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8章 开发江南

第108章 开发江南

五年后,开垦的土地将归耕种者所有。

这些移民还将成为大唐的民兵,在退伍士兵的指导下接受军事训练。

一旦发生战争,必须响应朝廷征召,上前线作战,相当于府兵。

每个移民点都会设立学堂,进行扫盲教育,确保所有百姓都能接受大唐的教化。

李恪想过,简单地将移民安置在东北,并分配土地,他们大多数无法活过冬天。

此外,东北地处边疆,面临胡人的威胁,若不进行武装训练,一旦发生战事,死伤无数。

为了避免形成世袭军户的情况,李恪规定每支屯垦兵只能存在十年,之后自动解散,转化为平民,由地方官府管理。

同时,军中官兵不得占有当地土地。

作为补偿,解散后军官们可以回乡担任地方官职,从乡间小吏到县丞等等……

计划规模庞大,相应耗费巨大。

李恪虽没有详细计算,但移民路上的开销以及分发种子和农具的费用,绝对不是小数目。

幸好,李恪打算让长孙冲带领部分水师前往捕鱼,以补充当地的粮食供应。

李二轻咳两声,缓缓开口。

“朕支持你的提议,但有些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具体的费用情况你没有详细说明。”

“另外,屯垦归属政事堂,这个安排是否需要重新考虑?”

李二提出这个担忧,是因为害怕皇权受到相权的干涉。

李恪对此并不在意,呵呵一笑道:“如果未来皇帝英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使皇帝昏庸,还有十二卫兵马可以制衡,要知道屯垦兵只是民兵。”

“再者,如果真的到了天下大乱的地步,即使屯垦兵名义上由皇帝掌握,也无力回天。到了王朝灭亡时刻,不是人力所能挽回。”

房玄龄眉头一皱,道:“殿下,地方上失地流民虽多,但也有不少被世家豪族收入囊中,这些人,殿下有何打算?”

李恪:“此事嘛,我还没有考虑好。但若有世家胆敢负隅顽抗,我不介意亮出刀子,逼他们交人!”

这话,透着凛冽的杀气,让房玄龄心头一颤。

这太子,显然与李二一脉相承,都对世家豪族采取打压政策。

周海:“殿下此计虽妙,但耗资巨大,国库恐怕难以承受!”

李恪:“放心,你忘了,凉城和曼族那边,高炉林立,日产钢铁万斤有余,还有各种产业,如今正逐步回迁。

我还让长孙冲出任水师将军,去大海捕鱼。这些都可抵充移民口粮。”

“若一切顺利,或许还有所盈余,输送到中原腹地。”

李二算明白了,大唐许多百姓没有土地,他们渴望良田已经很久。

此刻如果殿中有人敢反对,那就是自断前程,背离民心。

也就是说,李恪提出这项政令时,其实它的实施已经成了定局。

大臣们只能在李恪设定的框架内进行小的调整,以防止出现重大疏漏。

尽管大家都能预料到,可国库或许无法支撑。

即便如此,也还是会硬着头皮推行,因为这件事的政治意义极为重大。

李恪环视一圈,“各位,还有其他意见么?”

房玄龄犹豫多次后,不放心道:“殿下,周学士的话是对的,国库或许无法支撑。”

李恪笑:“那朝廷就改革财税制度,清理土地。”

房玄龄倒抽凉气:“殿下,万万不可!”

这种制度改革一旦出错,将导致中央动荡、地方混乱。

但很快,房玄龄看到李恪脸上挤眉弄眼的笑意,明白了李恪在开玩笑。

他目前压根不打算财税改革,只是用这作为威慑手段。

李靖作为军人,没有过多考虑,只看到李恪的政策对边防有巨大益处。

东北的问题严重,如果不向周边扩展土地,仅依赖中原,朝廷无法维持。

因此,他对李恪提出的开发江南计划表示赞同。

此外,东北人口的增长将增强朝廷的控制力,而且屯垦兵由退伍士兵统领,会加强军方的影响力。

最关键的是,如果现在能在东北实施这一制度,将来也能在其他地方推行。

李靖心中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殿下英明,臣认为这个计划可以执行。”

房玄龄见状,也不得不表态。

“殿下,若要推行此策,必须派遣巡军御史以监督违法乱纪。”

房玄龄的建议,李恪当然不会拒绝。

不想错过《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