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4章 不孝子

第134章 不孝子

李二:“唉,这种事儿……接下来就看你了。

我看魏征在河北道干得挺不错的。

但要想全国都这样,还得有一帮能扛事儿的大臣啊。”

“大臣多的是,强大的士族势力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关中。河北那边魏征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关中就让房玄龄来接手,江南那边我可以交给陈柏。”

“至于其他地方的豪强,地方县令、太守就足够处理了。要是处理不好,那就换人呗。我这边人手虽然不多,但想要当官的人海了去啦!”

李二看李恪自信满满的样子,虽然有点想反驳,但不得不承认,李恪说的是实情。

“别忘了要强干弱枝,关中才是我们的根本!”

汉唐的政策,其实有不少是延续下来的,都是想把关中作为基础,用关中的力量压制其他州郡。

李恪:“关中真的是大唐的关中么?”

李二一时语塞,李恪这句话尖锐得很,一下就戳破了那层窗户纸。

李唐皇室在关中的影响力,确实比不上关陇士族。

一对一的话当然能占上风,但关陇士族之间关系复杂,有时候会紧紧抱团,这让李二也很头疼。

李恪心里明白,强干弱枝的策略没错,关中本位的思路也没错。

但关键在于,关中得是李唐的关中,不能让乱七八糟的势力掺和进来。

试想,京城的禁军数量不过万人,其中有很多是出身显赫的世家子弟。

若这些人相互勾结,颠覆皇位不是易如反掌?

就在两人聊天间,一个太监竟脸色惨白的小跑着闯了进来。

李恪眉头一皱,“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那太监一听李恪的斥责,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声音颤抖着禀报。

“陛下,大事不好了,梁王李愔在京城中闯下大祸,失手打死了两名官员!”

李恪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难看至极,怒声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太监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李恪。

原来,李愔自以为哥哥李恪登上皇位,自己便能跟着威风八面。

可他本就才疏学浅,在凉城时李恪曾让他建设新城,结果这家伙整天只知道沉迷酒色,不务正业。

回到京城后,更是天天往烟花之地跑。

这次更是喝得酩酊大醉,和朝中的两个小官争风吃醋,一怒之下,让手下将人活活打死。

李恪一听,气急败坏,怒吼道:“这个混账东西。”

看在杨太后的面子上,李恪也希望展示出家庭和睦的一面,让大家看看。

可谁想到,李愔比想象中还要浪,完全飘了!

在封建时代,地方治理很大程度上是靠宗族来维持的。

李恪就算想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多就像现在河北道那样,把大宗给拆散了。

宗族势力虽然有它的缺点,比如皇权难以触及乡村,地方豪强势力膨胀等等,但也有它的好处。

比如说,减少朝廷的行政成本。

如果朝廷真的要派几十万名小吏去管理乡村,光是开销就能让朝廷头疼。

而且,小吏的道德水平也让人担心,他们管理下的乡村可能会更乱。

另外,宗族还能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一套行得通的办法,让地方不那么动荡。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甚至不是特别偏远的地方,比如河北道那些地方,朝廷的法令有时候还真不如宗族的族规来得有效。

因为大部分百姓都不识字,对朝廷和皇帝的了解也很有限。

他们一辈子可能都没出过村子,所以当然只认族里的长辈了。

就算李恪想把这股难搞的势力从大唐彻底弄走,现在也肯定不行,得慢慢来。

不仅如此,李恪还得做点事情去迎合宗族势力。

不管哪个宗族,私下里怎么搞,但族规里头一条总是要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李恪作为皇帝,得做出个样子来,给全国百姓做个榜样!

虽然大唐从建国到现在,几个皇帝在这方面都做得不怎么样,但表面功夫总得做做。

所以他对李愔下手还得考虑考虑,万一传出去,他就要背上个杀亲弟弟的罪名。

大家才不管李愔之前干了什么,只会记得李恪把他给杀了。

这其实也是从汉朝传下来的老规矩。

汉朝那些皇帝,想除掉一个宗室成员,非常困难。

至少得让大臣们列举出一大堆宗室的罪行,最后才能含泪斩杀。

不想错过《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