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羽箭,李氏三房总共两万弓箭手。
光给这两万弓箭手配发羽箭,得多少钱?李俊都不愿意算,算一次他的心就抽一次。更让他心疼的是,射出去的羽箭,损耗就十之三四,这还是打赢了的情况下,能把羽箭回收回来的情况下。“标箭准备!”李氏对付骑兵的手段,不是盾牌形成的盾墙,就是老祖宗李陵对付骑兵的车阵。这一切最重要的都是弓箭手,这次怎么可能例外?方法不怕老,只要有用就行。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命令一下,弓箭手测距手便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羽箭,在盾墙前一百步位置(一百五十米左右),形成了一道线。至于改进版的一千架八牛弩,这个就根本不用测距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管饱。但是这些八牛弩的布置十分的有意思,李氏族人实战中发现,侧面发射往往是比正面发射,杀伤力能提高几倍。李俊却是知道,这他娘的不就是后世机枪的“扇面射击”的原理一模一样的吗?李俊没有和族人们讲这里面的道理,他嫌解释起来麻烦。再者他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很相信族人们从实战中得来的经验。至于是什么道理?很重要吗?根本就无关紧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