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 出征

厚的根基。

不用多说,等到靖难之时,北平附近多是燕王的旧部,一路前行一路投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谁领军,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但谁能说得清历史呢?

如果的事,又怎敢断言。

第二天清晨,李武早早起了床,本想悄悄离开,却没想到张玉清早已起床守候。

看样子她一夜未眠。

张玉清将前一天准备好的行装和一些干粮递给李武,轻声叮嘱:“我儿务必平安归来。”

李武深深吸了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大步离去。

开门,走出胡同……

然而就在此刻,李武竟遇到了张武。

嘶。

李武有些头疼:“你怎么又来了?昨天不是才见过吗?”

“我收到了调令,觉得你也一定会收到,所以提前赶来,想跟你一起去报到。

再说这次是在中护卫营地集合,既然我本来就住在城里,来这里岂不是合情合理?”

张武一口气说完,连珠炮似的,谁都看得出来,他一定练习过多次。

李武深吸一口气,说道:“你还真是厉害,但这回是选精锐吧?怎么也有你的份?”

“你觉得我不该来?”

张武顿时感到怒火直冲脑门。

李武一看张武的模样,顿时觉得轻松不少,随后不再理会他,径自往前走去。

“嘿,把话说清楚点。”

“你就这样往前走啊?你不告诉我,在你眼里我就不是精锐吗?”

“我李武这辈子怎么会比别人差!”

……

第北平城里驻扎着许多军户家庭。

战争即将爆发,整个城市迅速笼罩在一种肃杀的氛围之中,即使新春佳节的热闹也得为这种庄重的气氛让步。

朱棣这次集结了一百多支侦察队伍,每支队伍大约十人,总共派遣了一千多名侦察兵进入漠北,充分显示了他急于查明北元踪迹的决心。

渴望立功。

同时这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李武和张武两人被编入第明朝的边防军是骄傲的。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士兵的气度上。

历史多次证明,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让国家挺直腰杆,因此李武一直认同朱元璋多次征讨漠北的策略,以及朱棣登基后五次远征漠北的做法。

战场是锤炼军队血性的最好场所。

而且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古代的匈奴、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等,哪个时代不是对中原虎视眈眈?

不主动出击的后果,就是看着他们发展壮大,进而侵扰中原。

可惜朱元璋和朱棣对漠北采取的“进攻与防御”

策略缺乏新意,依旧沿用自古以来分化打压的老办法。

尤其到了朱瞻基后期,连分化和打压都懒得去做,完全采取了被动防御的姿态,“天子守国门”

这句话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守门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瓦剌势力壮大,最终朱祁镇尝到了苦果,导致了对明朝影响深远的“土木堡之变”

当然,朱祁镇也有自己的原因,但从他往上数,除了他的祖父朱高炽勉强算一个,其余的都亲自带兵出征过,有这样的传统在,朱祁镇即便明白轻重缓急,也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

其实要说如何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还真得佩服那些棋艺高超的人。

再说回来,

虽然北元已经,但仍有“能弯弓射箭者不下百万”

的说法,打仗还是要打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武按照规矩找到了他们的侦察小组,因为到得早,小队里只有三个人到了,李武看到这三人都是蒙古人,心里立刻明白了,这三人应该是他们的领队。

核验腰牌后,李武笑容满面地上前搭话,而张武则蹲在一旁,仍显不甘。

几句交谈后,气氛逐渐缓和,李武得知领头那人本名买纳,归顺大明后改名为顾明。

顾明身形约莫一米七五,年约三十余,虽不算魁梧,但体格强壮,无需动手便知是崇尚力量之人。

相较之下,李武则显得单薄许多。

因此,李武在谈话中不失时机地提及顾明结实的体魄,并给予赞美,起初顾明还能克制,但渐渐难以自持,脸上不禁浮现憨态可掬的笑容。

张武在一旁听了,微微皱眉,心里觉得壮硕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优点。

然而,他并未察觉,顾明对李武的好感正与日俱增,已生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之感。

李武见状,

不想错过《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