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
这不是正好...
李武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顺藤摸瓜”
四个字。
顺着眼前这些线索,终将能找到咬住与乃儿不花等关键人物。
众人皆领悟此理,目光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士兵没有不爱功绩的,不然又为何要冲锋陷阵呢?
几人勉强压下激动的情绪,缓缓从矮坡撤下,确定安全无虞后,才开始商议具体行动计划。
最终决定如下:
夜晚由两人守望,其余人就近休憩;白天则由两人牵马尾随,同时交替骑乘休息。
无论如何,必须保证始终有人监视其其格一行人。
当日,李武与张武负责看守任务。
二人再次爬上山坡,起初尚感温暖,但夜半气温骤降,周身渐渐冰冷刺骨。
地面仿若结霜,寒气侵袭全身。
没多久,两人便难以忍受,彼此对视一眼,退至坡后蹲下继续观察。
即便如此,寒意依旧从脚下蔓延,不过片刻,双脚已全然麻木,恍若非己所有。
时光悄然流逝。
无论多冷多累,总会熬过去的。
清晨,顾明前来替换李武二人时,发现他们早已相互依偎取暖,对此毫无羞涩之意。
“你们快起来活动一下,待她们离开,你们便可留下生火取暖,恢复体力。”
顾明说道。
二人点头遵命,退至一旁让位给顾明。
就这样,李武等人轮番值守,始终远远跟随其其格一行人。
整整四天。
那四日,令所有人铭记于心。
终于,其其格她们抵达了她们的大本营,而这条路线上的一举一动,都被李武等人尽收眼底。
苦心之人,终究不负所托。
……
北平城,燕王府。·9*5·t`x?t...c\o!m*
近来,整个王府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内侍与府兵们说话都小心翼翼。
就连徐妙云和朱高炽等人,也不再放声大笑。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燕王府的主人。
朱棣坐在后殿,听着臣子们的奏报与商议,却总是心神不定,不自觉地望向远方的草原。
整整一个月了。
依旧没有北元残部的消息。
谈何出征,又怎可出征?
人生一世,若无法建立不朽功业,何以心安!
后殿之中。
朱亮正在禀报,提到晋王时,将神游天外的朱棣唤回现实。
“晋王?晋王有何事?”
朱棣问。
朱亮整理了思绪,说道:“晋王传来消息,他率军深入草原,北元残部闻风而逃,踪迹全无。”
闻风而逃,踪迹全无?
“胡闹。”
朱棣猛地拍案而起,让殿下的众人惶恐不已。
“广袤草原何其辽阔,不详加勘察便贸然深入,遇不上敌人才怪,除了浪费军资,还能有何收获。”
朱棣愤怒指责晋王的北征策略,旁人却无人敢插话。
其实他们都明白,这些日子朱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朝堂之上,不少人称赞晋王弘扬国威,而私下却对燕王按兵不动颇有微词。
幸亏圣上英明,洞察一切。
否则,燕王怕是早被气病了。
随着朱棣的话语一句句出口,他渐渐平静下来,但很快又想到,若是晋王真的侥幸击溃北元残部,他恐怕会气得吐血。
急躁的情绪再度占据他的内心。
“现在还有几支侦察队未归?”
朱棣再次问道。
朱亮答道:“尚有五支。”
五支。
朱棣倚靠在椅背上,闭目深吸一口气。
必须带回确切情报。
一定要!
他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近在咫尺,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
朱棣甚至为此默默祈祷,希望能得到上天眷顾。
谁能料到,堂堂燕王在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时,也会像普通百姓一样无助。
就在此刻,一名士兵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禀告殿下,斥候队带回了确切的消息。”
朱棣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来,震惊之余,脸上逐渐浮现出狂喜之色。
“很好。”
朱棣接着说道,“立刻让他们进来。”
殿内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们同属燕王一脉,燕王受挫,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