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一波动万波随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燕王北征大捷的消息如春风般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文人饮酒时谈笑风生,商贩们昂首北眺,连那些说书人都为了几个铜板,大胆讲述着关于北征的各种奇闻逸事,尽管大多内容荒诞不经。

这种行为虽令说书人忐忑不安,怕引来官府责难,但事实证明,他们因此获利颇丰。

燕王的威名借着这些人的吹嘘达到了顶峰,民众对汉民族的骄傲感也空前高涨。

尤其在北平,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这里本就是燕王的重镇,燕王凯旋归来,城内百姓无不自豪。

特别是今日,北征将士归乡,带来了鲜活的战场见闻,经由他们的亲眷传播开来,短短几日便家喻户晓。

比如燕王力排众议的故事。

又比如冒着风雪奇袭敌营的英勇事迹。

再比如护卫军如何击溃强敌。

还有提到俘虏众多的荣耀。

……

而在城南的普通军户区,大家谈论更多的还是自家的小事。

哪家的孩子战死了,哪家的儿子立功受赏,哪家的大儿子升了官。

蜂尾胡同里,张玉清自从李武出征后,常常去探听消息,盼望着战争快点结束,将士们早日回家。

她内心焦虑,却找不到人倾诉,周围的妇人们大多也不懂军事,只会在意哪家的菜价低,哪家婆媳关系紧张。

一旦提起战事,她们便含糊其辞,大都说要到秋天才能回来。

秋天?

张玉清没什么见识,只能勉强相信这个说法,每日数着日子,盘算着日期。

每每算着算着,就不禁长叹一声。

她总会想起丈夫还在世时的模样。

那时她为丈夫担忧,他却总是带着一种不耐烦又自信的表情说:“我可不是新兵蛋子,哪那么容易丧命。”

张玉清当时并不理解,后来丈夫才耐心解释:新兵容易慌乱,一慌就容易出错,只有经历过多次战斗,才能学会如何生存。

然而结果呢?她的丈夫最终还是倒在了战场上。

如今,她的儿子也作为一名新兵上了战场。

这怎能不让她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好消息传来,军士们即将归来了,而且燕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伤亡寥寥无几。

半信半疑的张玉清经过反复确认后,终于放下心来,连平时的小摩擦都懒得计较,一心想着迎接军士们回家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她比谁都早,带着几个街坊邻里守在巷口,一边闲谈,一边期待着亲人归来。

那些邻里妇女们今天似乎都有些心不在焉,平日最爱谈论的话题竟然无人提起。

张玉清默默祈求着,只盼他们平安归来便好。

张玉清的嫂子一向快言快语,与众人关系一般,这时才匆匆赶来。

看到大家愁眉苦脸的模样,冷笑道:“外人听了还以为我们的男人都回不来了呢,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张玉清听了这话并无反应,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早已离世。

其他几个妇人听后立刻不悦,指责她口无遮拦。

程家的儿媳更是不服,厉声道:“你再这样说,信不信我把你的嘴撕烂!”

“哼!”

张玉清的嫂子斜视着她,未再多言,却惹得程家的儿媳更加愤怒。

“你这样斜眼看谁呢?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的德行,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谁知道是不是有了新欢?你这么镇定,是不是巴望着老张家的男人在外面有去无回啊?”

张玉清的嫂子渐渐动了怒意。

“你再说一遍试试?”

“我说了又怎样?”

“那你倒是说啊。”

……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没几句便翻脸,甚至动手撕扯起来。

张玉清见状赶忙上前劝阻。

“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何必闹成这样?”

程家的妇人平日与张玉清还算亲近,闻言愿意听劝。

但张玉清的嫂子不同,她一直看不起张玉清,如今更是把怒火转移到她身上。

“哟,这不是百户大人他娘吗?怎么,觉得自己儿子当官了,就可以管别人的事了?你自己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敢插手闲事,你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嘿!

张玉清顿时觉得委屈,她不过是个劝架的罢了。

然而她的性格柔弱,也不愿硬顶回去,只能皱眉埋怨道:“老张家的,你这

不想错过《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