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定风波(3)
“你是朝廷御封的武安将军,你的府邸应该在京城。;3卡o\ˉ卡+?小?,>说%×?网o? !??无%[错¢)e内%¨§容|]?”慕笙自上而下打量着崔衍:“在这里置宅,是不想把你的新婚夫人带回家?”
崔衍赶紧解释:“慕姑娘误会了,我虽是朝廷封的武安将军,却只是区区五品,俸禄有限,无法在京城里置办宅子。住处倒是有一个,不是崔家的,是梅家的。"
慕笙:“梅家?"
崔衍神情落寞:“我的结发妻子是京城梅家的嫡长女梅影,她也是我青梅竹马,与我一同长大的小师妹。”
梅影的祖父曾任太傅,父亲给皇帝做过三年伴读,与皇室的关系非同小可。梅家到了梅影这一代只得了她一个女儿,年幼体弱,被送到山中别院休养。
梅家别院旁边是道观,道观的师傅武艺高强,收了三个徒弟,在梅影未入门之前,崔衍排行老三。
他们一起习武,一起长大。后来,崔衍从军,梅影从医。他们一个在前方打仗,一个在后方诊治伤病。崔衍缺粮草,梅影想方设法为他筹措。崔衍中伏被困,也是她带人接应,为其解围。
朝夕相伴,感情甚笃,成婚亦是水到渠成。婚后,崔衍在外打仗,梅影留守家中,伺候婆母,照顾一双儿女。¥!零?.?点:看÷$×书( a更^新?<最t/?全ˉ¢
慕笙:“你们有两个孩子?”
提起孩子,崔衍脸上露出了少见的柔情。婚后第二年,他与梅影剩下一个儿子,名为崔安。婚后第四年,生下一个女儿,名为崔缇。
崔安十一岁,在读书上颇有些天分,目前在天麓书院读书。天麓书院算是半个皇家书院,能入此书院读书的不仅要非富即贵,还得是皇帝跟前的忠臣。崔安能入此书院,得益于他有一半梅家的血脉。
梅影去世时,崔缇还小。崔衍的母亲身体不好不能照顾,也是梅家的人将她接去了京城。住在青州府的只有崔衍的母亲,崔衍,杜薇以及她的庶妹杜茹四人。
慕笙:“着急置办新宅,可是原来的宅子不够用?”
崔衍攥了攥手:“够用是够用的,只是这宅子是我与夫人成婚时购置的。”
慕笙:“娶了新人就要换新宅?”
崔衍被怼,脸上有些挂不住:“也不是非换不可,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跟姑娘说。”
慕笙:“那就从头说,有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徐亿年附和着:“我让他们备上茶水点心,正好今日无事,权当听个说书的。!j+j·w\x¨c¨.,i¨n^f-o.”
崔衍苦笑,将家里那点儿事儿一股脑全说了。
青州府是崔衍母亲的祖籍。他的母亲原是农家女子,后被卖进崔家给崔二郎做童养媳。这崔二郎就是崔衍的父亲。崔衍出生时,正好赶上边关动荡。崔二郎一心报国,瞒着爹娘和妻儿偷偷参军。
崔二郎武功不错,运气却不及崔衍那般好。在一次攻城时被敌军伤了腿,迫不得已只能返乡。返乡时,他已是正六品的校尉。
虽说有官职,却是伤了腿的残废,与想象中的衣锦还乡相差太多。那时,崔衍的祖父祖母已经去世。崔二郎干脆带着崔衍和他的母亲移居别处。
崔二郎有自己的不甘和心病,他想要他的儿子披挂上阵,想要他的儿子建功立业,想要他的儿子做到真正的衣锦还乡。
那个道观是他多方打听才打听到的,他不想他的儿子跟他一样在战场上受伤,希望他拥有更好的功夫,活着从战场上下来。
他们定居在山脚下,直至崔二郎病逝,崔衍立了战功,衣锦还乡。他和梅影成婚时,父亲已经去世,他们的婚事是在京城梅家办的。
办完婚事,母亲提出想要带着父亲回到祖籍。她说父亲临死前最大的心愿是衣锦还乡,魂归故里。
崔衍知道父亲的执念,与梅影商量过后,带着母亲与父亲的遗骸回到青州府。他们在老宅的基础上扩建了现在的将军府,他和梅影的七年都是在这座将军府里渡过的,包括他们的一儿一女都是在这座将军府里出生的。
慕笙:“应该是梅影的七年都是在这座将军府里过的吧?”
崔衍心头一紧,用力将手攥住:“那些年我忙着打仗,确实不常在将军府里住。”
慕笙:“你是因为将军府里有梅影的影子,不想你的新妇,也就是那个杜薇住在里面?”
徐亿年:“那崔将军还真是没事儿找事儿。”
崔衍蹙眉:“没事儿找事儿?徐公子为何这样说?崔某和将军府没有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