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7章 后凉宰相杨颖:在武将堆里念劝农经的“倒霉蛋”

《七绝?咏后凉中书令杨颖》

弘农玉笏映胡霜,谏化干戈铸耒秧。_x,s+h!a¨n+j~u-e^./c¢o/m!

雪水淬锋禾作盾,沙埋蠹简字生芒。

话说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一声令下,七万大军(别被“投鞭断流”的牛皮忽悠了,这次是实打实的精锐)如决堤洪水般涌向西域龟兹城下。那场面,黄沙蔽日,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混成一锅滚烫的“西域大乱炖”。在这锅“乱炖”里翻滚的,有一位身份特殊的“食材”——弘农杨氏的后人,杨颖。彼时,他作为骁骑将军吕光的佐将(可以理解为高级参谋兼文书),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大型“职场团建”(还是玩命的那种)。刀光剑影里,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粒弘农名门的“金种子”,日后会在一群崇尚“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凉州武夫堆里,试图生根发芽,最后还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成了十六国乱世里一枚充满黑色幽默的注脚。

一、从军帐文书到宰相府印:一个文青的“硬核”晋升路

杨颖同志的家世背景,在讲究门第的魏晋南北朝,堪称“顶配中p”——弘农杨氏。这家族,祖上阔过好几百年,出过“关西孔子”杨震这样的大儒,门楣光耀得能闪瞎人眼。按理说,这种出身,搁在太平年月,闭着眼睛都能混个清贵闲职。奈何他生不逢时,赶上了五胡十六国这场超长待机、特效拉满的“全武行”大乱斗。家族光环?不好意思,在胡骑的马刀和军阀的狼牙棒面前,还不如一袋实实在在的粮食好使。

于是,杨颖同学审时度势(或者说被逼无奈),果断放下了世家子弟的矜持(和可能存在的偶像包袱),抄起笔杆子(可能也象征性地配了把剑壮胆),一头扎进了前秦大将吕光的西征军大营。建元十九年(383年),他跟着吕老板踏上了漫漫西征路,目的地:遥远的龟兹。

龟兹城下,大军扎营。主帅吕光,一个典型的凉州猛男,看着身边这位斯斯文文的弘农杨氏子弟,估计心里直犯嘀咕:这细皮嫩肉的,能打仗?说不定某次军议后,吕光半开玩笑地拍着杨颖的肩膀:“杨佐将啊,你这拿惯了毛笔的手,握起战刀来,可还习惯?别到时候砍敌人没砍着,先把自己手指头削了!”杨颖呢?大概也只能挤出个职业假笑,躬身回答:“将军说笑了。笔可安邦,刀可定国,小子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这刀嘛……握握还是可以的!”(内心os:握刀?能握紧笔杆子写好军令文书就不错了!)

史书对杨颖在西域的具体战功着墨不多,估计他主要干的还是老本行——文书、参谋、后勤,偶尔客串一下“政委”给大伙儿讲讲(可能没人听的)大道理。但金子总会发光,尤其是在一群“大老粗”中间,一个能写会算、脑子清醒的文化人,简直像沙漠里的绿洲一样珍贵。杨颖凭借他的“笔杆子”和清晰的头脑,逐渐成了吕光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兼“文胆”。吕老板有啥搞不定的文书工作、头疼的行政难题,甚至想给朝廷写个报告吹吹牛,都得找他。

时间一晃到了386年,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的余震中彻底玩完,天下更是乱成一锅粥。吕光一看,哟呵,机会来了!果断在凉州自立门户,宣布成立“后凉有限责任公司”,自任“三河王”(后来自称天王,升级了)。作为创业元老兼“笔杆子”担当,杨颖的官职也水涨船高,坐火箭般升到了中书侍郎——相当于董事长兼ceo吕光的首席秘书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核心圈子里的人了!

这时,杨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包装”能力就派上大用场了。他很快发现自家老板吕光有个大痛点:出身不够“高大上”!在那个“拼爹”、“拼祖宗”比现在更甚的时代,吕老板的家族谱系往上数几代,好像没啥特别拿得出手的“牛人祖宗”。/k·s′j?x-s!w·.^c!o/m?这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就有点虚啊!好比开公司没个响亮的名头,融资都困难。

某日朝会,杨颖清了清嗓子,拿出精心准备的ppt(假如有的话),开始他的“包装秀”:“启禀陛下!臣夜观天象(其实就是熬夜查资料),细读史书,发现咱们吕氏,那可是源远流长,血统高贵啊!您看那周朝的吕望(姜子牙),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八十岁还能钓到周文王这条大鱼,开创八百年基业,德配天地,功盖寰宇!陛下您英明神武,正是吕望老祖宗最优秀的苗裔!咱何不尊吕望为始祖,正本清源,告慰天下?”

吕光一听,眼睛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