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9章 南凉宗室秃发文支:乱世河湟的“带城投名状”玩家

北凉)求职了!面试官沮渠蒙逊,您看着办吧!

第三幕:北凉新天地,“带资进组”的封疆大吏

沮渠蒙逊,那可是十六国时期出了名的枭雄,眼光毒辣得很。μμ¨看?$\书?君+? ¤最o新|~#章μD?节t¤更[新?o快-一看文支这架势,再想想他过往的辉煌战绩,心里乐开了花:人才啊!还是自带地盘和资源(湟河郡)的超级人才!这波收购(受降)血赚!赶紧亲自上前给文支松绑,估计嘴里还念叨着:“哎呀呀,文支将军快快请起!得将军一人,胜过给我十座城池啊!”(“得文支,胜得十城!”)

蒙逊老板立刻展现了什么叫“知人善任”和“千金买马骨”。他没有把文支当降将冷处理,反而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广武太守。广武在哪?就在今天的甘肃永登附近,守着黄河渡口,是防御西秦、控制河湟地区的绝对战略要冲!相当于把公司最重要的边防分公司交给了“新入职”的文支。

文支也没让新老板失望。在北凉这个大平台上,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公元417年,他率军痛击西秦的南安守军,抢回了大批宝贵的粮草物资,缓解了北凉的补给压力。第二年,他更是在湟水汇入黄河的关键河口处修筑要塞,成功切断了西秦和另一个邻居吐谷浑之间的联络通道,相当于给西秦的“朋友圈”拉了个大闸!这两招,招招打在竞争对手西秦的痛处。

蒙逊老板一看业绩报表,乐得合不拢嘴,立刻大手笔封赏:加封文支为镇东大将军、振武侯!这下,文支在北凉军界的地位火箭般蹿升,成了举足轻重的军方大佬。

他的价值还不止于打仗。《晋书》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片段:北凉要派使者杜恒出使大夏国(赫连勃勃的地盘),临行前,大老板沮渠蒙逊特意叮嘱杜恒:“兄弟,你到了那边,关于西秦的军情动向,一定要先问问文支将军的意见再行事!”(“凡西秦军情,当咨文支而后行”)。杜恒很听话,真去找文支请教。文支将军也不含糊,对着地图就是一顿分析:“老板(蒙逊)你看,西秦的乞伏炽磐要是想打我们北凉,他肯定得走乐都那条路;反过来,我们要是想揍西秦,最优路线就是从我的地盘广武出击!乐都和广武这两个地方,谁占了,谁就捏住了对方的命门,关乎国运啊!”(“乞伏炽磐若攻北凉,必走乐都;我若伐秦,当出广武。此两地得失,关乎国运。”)这番精准的战略分析,听得杜恒使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感叹:“将军您胸中藏着百万雄兵啊!”(“将军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这段对话,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文支在北凉对西秦战略中,那绝对是核心智囊兼执行总监的角色,地位杠杠的!

第四幕:忠奸难辨?一场关于“跳槽”的历史辩论赛

秃发文支这个名字,在历史教科书和史学家嘴里,一直挺有争议。就像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赛。

正方(批评派): 代表选手司马光(《资治通鉴》主笔):“秃发文支!你身为南凉王室宗亲,吃着王室的饭,拿着高官厚禄(受国厚恩),最后居然带着整个郡投降敌人(举郡降敌)!你你你…你节操掉了一地啊!(大节有亏!)” 明代学者王夫之更狠,直接把他比作三国那位着名的“三姓家奴”:“文支这操作,跟吕布有啥区别?”(“其行径与吕布何异?”)在他们看来,文支就是个不忠不义的投机分子。

反方(理解\/辩护派): 别急着拍砖!咱们得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文支“跳槽”前,湟河郡是什么光景?史书写得明明白白:“仓库比脸还干净,士兵饿得要把儿子跟别人交换了吃”(“仓廪尽空,士卒易子而食”)。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守的问题,是下一秒就要人吃人集体完蛋的问题!文支投降不是拍拍屁股走人,他是带着“投名状”和“附加条款”的!他跟沮渠蒙逊谈判,约法三章:第一,不能杀投降的士兵(不杀降卒);第二,不准抢劫老百姓(不掠百姓);第三,不能破坏南凉的王室宗庙(不毁宗庙)。结果呢?北凉军进城后,“市场照常营业,老百姓都没感觉到打仗”(“市不易肆,民不知兵”)。文支用一场“带城跳槽”,保住了满城军民的身家性命和南凉王室的最后一点体面。这份“保境安民”的功劳,难道不值几个点赞?

当代史学家冯培红教授(《五凉史探》作者)的观点比较折中又务实:“在那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十六国乱世,政权像走马灯一样换,文支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生存智慧’。他没死抱着对一家一姓(南凉秃发氏)的‘愚忠’不放,却实实在在地守护了万千普通百姓。在那种人命如草芥的环境下,这种务实精神,反而是最珍贵、最稀缺的品质。” 更接地气的评价来自河西走廊的老百姓,当地至今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