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0章 南凉忠义影帝孟祎:乱世里那位把忠义玩出花的倔强儒生

然在公元403年彻底凉凉,投降了后秦。而到了公元406年,我们熟悉的傉檀同志,通过一系列精彩(或者说狡猾)的操作,终于从名义上的老大后秦手里,正式拿到了姑臧这座河西重镇的“房本”。.5?d/s,c*w¢.?c?o′m?

春风得意的傉檀,在姑臧城内着名的宣德堂大宴群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傉檀望着这富丽堂皇的建筑,想起古人“建造者不居,居者不建”的名言(意思是盖房子的往往住不上,住进来的往往不是盖房子的),不由得感慨万千。

就在这气氛微醺、领导抒怀的关键时刻,我们的老朋友孟祎先生闪亮登场!此时的他,身份已不再是后凉旧臣,显然在政权更迭中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怎么找到的?你猜——历史书上没写)。他敏锐地抓住这个进谏的黄金窗口期,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历史吐槽大会”兼“仁政安利时间”:“殿下请看这宣德堂!当年前凉张骏张老板,花大价钱修这城苑,想传个万世基业,结果呢?被前秦苻坚一巴掌拍没了!后来后凉的梁熙,手握十万精兵,牛不牛?结果在彭济那儿领了盒饭!再看刚凉透的吕家,那势力排山倒海啊,最后还不是乖乖投降了后秦?这宣德堂啊,一百年间换了十二茬主人,跟走马灯似的!为啥?富贵这玩意儿,它靠不住啊!”

(话锋一转,图穷匕见)

“想坐得稳,坐得久?光靠骑马砍人可不行!得讲信用!得顺应民心!得靠仁义道德当根基!这才是长治久安的王道!”

孟祎这番话,简直是给刚入主姑臧、志得意满的傉檀兜头浇了一盆加了冰块的“历史清醒剂”!他巧妙地用宣德堂这个“百年老店”频繁易主的活化石,把河西走廊上那些曾经不可一世、最后却灰飞烟灭的政权(包括傉檀刚取代的后凉)挨个点名“鞭尸”,精准地指出了南凉(以及所有类似政权)的致命死穴:穷兵黩武,抢掠成性,不修仁政,不顾民生!

傉檀虽然是个鲜卑猛男,但绝对不傻,而且当时正想树立个“明主”形象。孟祎这番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还略带“祥瑞”色彩的谏言,简直送到心坎里了!傉檀大为赞赏,当场拍板:孟祎,人才啊!别闲着,给我当太府主簿、录记室事(掌管文书档案、参与机要的核心秘书岗)!这相当于把孟祎从地方演员,直接提拔成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头牌笔杆子+领导心腹。

第四幕:理想撞现实,“仁政”的尴尬结局

孟祎的升迁,看起来是南凉政权“汉化”、“尊重知识分子”、“采纳儒家治国理念”的标志性事件。傉檀似乎想用孟祎这块“汉家招牌”,给自己的游牧政权刷上一层文明的“金漆”。孟祎本人,也似乎走到了实践其“仁政”理想的位置。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南凉政权的底色,终究是建立在部落联盟和军事掠夺基础上的。贵族们习惯了靠抢掠来获取财富、维持部众效忠。让这些习惯了“快钱”的草原豪强们,突然转型去搞“重民生、兴文教、轻徭薄赋”的仁政?难度不亚于让狼改吃素。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讽刺的画面:傉檀一边任命孟祎这样的汉臣,表示要听“仁政”建议。另一边,太子秃发虎台等贵族,照样把汉人豪族抓起来关着,强行“借”(其实就是抢)人家的钱粮牲畜,搞得天怒人怨。更致命的是,南凉的军事政策依旧不改掠夺本性。最典型的就是公元414年,傉檀觉得家里粮食不够(为什么不种地?抢习惯了呗!),不顾内部空虚,亲自带大军去西边抢乙弗部的鲜卑人,想着捞一票大的。

结果呢?老家乐都被隔壁虎视眈眈的西秦大军轻松偷家!后方空虚,民心离散(想想那些被太子抢过的豪族们会帮谁?),乐都瞬间陷落。还在外面抢劫的傉檀闻讯,如遭雷击,军心立刻崩溃,最终只能向西秦投降。曾经雄踞河西的南凉,就这么戏剧性地落幕了。

不知道在沦为阶下囚的那一刻,傉檀有没有想起八年前(406年)宣德堂上,孟祎那番关于“富贵无常”、“信顺久安”、“仁义固本”的逆耳忠言?历史总是这样,教训无比深刻,学费无比昂贵,但后来者往往还是忍不住重蹈覆辙——因为改变基因,比改变口号难太多了!孟祎的仁政理想,在南凉这个“游牧抢掠”的坚硬外壳上,终究只撞出了一点象征性的火花,未能点燃燎原之火。

第五幕:孟祎的矛盾人生与历史启示

纵观孟祎的宦海生涯,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乱世精英生存启示录”,充满了精妙的矛盾与现实的智慧。

“忠义影帝”与“现实玩家”的无缝切换:在显美,他演活了“忠臣守节”的大戏,用道德话语巧妙绑架傉檀,保命脱身。在姑臧,他立刻切换成“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