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2章 南凉先祖秃发树机能:凉州之虎与他的“反晋大业”

序幕:秃发树机能和西晋边境危机

话说在西晋初年,那会儿司马炎刚坐稳龙椅,正琢磨着怎么把江南的孙吴也给“安排”了,完成统一大业。°$完:?¢本×神3¥}站¨|! $已¢发~,£布3>=最[?新#章÷?节?就在这当口,帝国的大西北,河西走廊(今甘肃一带),一位名字自带“清凉感”的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却用一场持续十年、震动朝野的大叛乱,给雄心勃勃的晋武帝狠狠泼了一盆冰水,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后院起火,前功尽弃”。这场史称“秦凉之变”的风暴,堪称西晋初期最持久、最头疼的边疆危机,甚至被司马炎本人哀叹为“虽吴蜀之寇,未若此甚”(意思就是:孙权和刘禅加起来都没这小子能折腾!)。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位让皇帝“秃”然焦虑(双关预警!)的传奇人物。

第一幕:天灾人祸——干旱、贪官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故事的开头,没有英雄史诗的浪漫,只有赤地千里的绝望。时间拨回到公元268年,河西(黄河以西,甘肃一带)和陇西(甘肃东部)的天空,像是被焊死了水龙头,连续两年滴雨未落。大地干裂得像龟壳,庄稼?早就成了记忆里的绿色。一场空前的大旱灾席卷而来,随之而来的是恐怖的饥荒。数十万汉人、鲜卑人、羌人、氐人老百姓,甭管你是种地的、放牧的,统统被扔进了生存的炼狱。草根、树皮成了奢侈品,史书上那触目惊心的“人相食”记载,就是当时惨状最冰冷的注脚。

按理说,这时候朝廷该干啥?开仓放粮,全力赈灾啊!可当时的晋武帝司马炎在干嘛呢?他老人家在首都洛阳,正忙着和那帮皇亲国戚、豪门大族斗富炫富呢。着名的石崇王恺斗富大赛,就是这时期的“盛世奇观”。皇帝带头“烧钱”,地方官们自然有样学样。本该救命赈灾的粮食,要么躺在官仓里发霉长毛(仓库管理不善是常态),要么就被层层盘剥,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老百姓望眼欲穿,等来的不是救命粮,而是催命符。

就在这节骨眼上,朝廷派来了新任秦州刺史(相当于甘肃东部军区司令兼省长)——胡烈。这位老兄,打仗可能有两把刷子(后来证明也有限),但搞政治、搞民生,那真是“火上浇油”的专家。他信奉“乱世用重典”,觉得灾民闹事就是欠收拾。到了灾区一看,好家伙,饿殍遍野?不管!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如狼似虎的官兵和税吏,干起了“火上浇油”的勾当:强征!管你家里有没有余粮,管你是不是连种子都吃光了,赋税一个子儿都不能少!鞭子抽在饥民的背上,也狠狠抽在原本就脆弱的民族关系上。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鲜卑老牧民,抱着最后一只瘦骨嶙峋的种羊,跪在尘土里哀求:“军爷,行行好,这是全族明年唯一的指望了……” 回应他的可能是一记马鞭和粗暴的抢夺:“少废话!官府征用!”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年轻的秃发树机能。他站在枯黄的草原上,看着族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看着汉人邻居同样面黄肌瘦,而朝廷的“救济”遥遥无期甚至变成掠夺。愤怒、绝望和不平,像野火一样在干透的草原上蔓延。胡烈这把“火”,算是彻底点燃了火药桶的引信。一粒名为“活不下去”的火星,落入了名为“高压统治”的干草堆。

第二幕:万斛堆惊雷——“刺史克星”的诞生与晋朝的连环噩梦(270-278年)

公元270年,一个风沙漫天的日子,地点:万斛堆(今甘肃靖远附近)。这是秃发树机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西晋朝廷噩梦的开始。

胡烈带着装备精良、盔明甲亮的晋朝正规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来了。他大概觉得,对面山坡上那帮由秃发树机能率领的、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各族(鲜卑为主,夹杂汉、羌、氐饥民)起义军,不过是群待宰的“乌合之众”。胡将军可能已经在想象着凯旋回朝、加官进爵的美景了。

战斗打响,晋军凭借装备和训练优势,稳步推进,似乎一切尽在掌握。然而,秃发树机能可不是莽夫。他深知硬拼不行,玩起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突然,战场侧翼的山沟里,号角声凄厉一变!无数原本看起来像难民的老弱妇孺(或者说就是难民),爆发出求生的怒吼,像决堤的洪水,无甲无盾,赤手空拳或拿着简陋农具,不顾一切地扑向晋军的侧翼和后队!他们用血肉之躯去冲撞、去撕咬、去绊倒战马!战场瞬间大乱。*0~d^i*a′n′k-a?n¨s¢h_u′.?c\o!m·胡烈这位“名将”,大概从未见过如此疯狂、如此绝望的打法。惊慌失措之下,他的坐骑被绊倒,堂堂帝国封疆大吏,瞬间被愤怒的“人潮”吞没,命丧当场!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洛阳。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接着是炸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