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2章 南凉先祖秃发树机能:凉州之虎与他的“反晋大业”

稀少的队伍,估计都乐了:“就这?” 乌云般的骑兵呼啸着冲来,准备一个冲锋就把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碾碎。

马隆不慌不忙,下令:“结阵!”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迅速将偏箱车围成一个大圆圈,车厢挡板“哗啦”一声齐齐放下!瞬间,一道坚固的木墙凭空出现!鲜卑骑兵冲到近前,撞了个七荤八素,正懵圈呢,木墙缝隙中突然伸出无数强弩!“放!” 随着一声令下,弩箭如同疾风暴雨般射出!人马皆被射成了刺猬!鲜卑人哪见过这种“车生墙”的战术,惊呼连连,几次冲锋都被这“移动堡垒”配合强弩射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马隆军则靠着这“龟壳阵”,稳步向武威推进。

最传奇、最富争议也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武威城附近,决定秃发树机能最终命运的决战。 树机能集结了最后的精锐力量,特别是他赖以成名的铁甲骑兵(人马皆披重甲,冲击力极强),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像钢铁洪流般碾碎这支讨厌的“铁乌龟”。

马隆再次展现了他“技术宅”的奇思妙想(或者说他可能是个地理+物理天才?)。他选择了一处狭窄的山谷或地形作为预设战场。决战前夜,他秘密命令士兵,在战场两侧的山坡上,埋设了大量磁石(天然磁铁矿)!这操作,堪称古代版“磁力陷阱”。

决战日,树机能的铁甲洪流奔腾而至,气势汹汹。然而,一进入预设的狭窄战场,怪事发生了!骑兵们突然感觉自己的铁盔、铁甲像是被无数无形的手死死拽住!沉重的铁甲变得异常沉重,行动困难,头盔歪斜甚至被吸得几乎要离头而去!战马也因身上铁甲被莫名拉扯而惊恐嘶鸣,不听使唤!整个铁甲骑兵的阵型瞬间大乱,挤作一团,冲击力荡然无存!

就在叛军惊骇莫名、高呼“汉人有妖法!”、“神兵天降啊!”的时候,马隆的主力出场了!他们穿着特制的犀牛皮甲(非铁制,不受磁力影响),行动自如,如同神兵天降,从侧翼或正面猛冲入混乱不堪的敌阵!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叛军本就迷信,被这“妖术”吓得魂飞魄散,加上阵型大乱,彻底崩溃。兵败如山倒!

公元279年十二月, 在这场充满科幻色彩的决战中,纵横西北十年、让西晋帝国焦头烂额的鲜卑枭雄秃发树机能,在乱军之中被斩杀(具体是死于马隆之手还是其部下,史书未详)。历时十年的“秦凉之变”,终于以这样一种极其戏剧性、略带“开挂”色彩的方式,落下了帷幕。消息传回洛阳,全城沸腾,钟鼓齐鸣。司马炎估计是喜极而泣,心头那块压了十年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马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技术流”将领,一战封神,成为寒门逆袭、科技制胜的经典代言人。(注:关于“磁石破甲”的真实性,后世史家争议极大,认为可能是附会或夸张。但此说最早见于《晋书·马隆传》,并被《资治通鉴》采纳,作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其传奇色彩本身就极具戏剧性,故保留并点明争议。)

第五幕:余波悠长——一个小火星引发的帝国崩塌前奏

秃发树机能死了,叛乱平息了。但这场持续十年、席卷西北的“秦凉大地震”所引发的余波,却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重磅巨石,激起的涟漪深刻改变了西晋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走向,其影响之深远,远超时人想象。

掏空家底,灭吴大业被迫“踩刹车”: 十年平叛,对西晋来说绝不是“小意思”,那简直是“伤筋动骨”。为了对付树机能,西晋几乎调动了北方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国库像泄洪一样花钱如流水。史家估算,平叛耗尽了西晋近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司马炎看着堆积如山的军费报销单和平叛阵亡将士名单,再摸摸干瘪的国库,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唉,荡平江南(灭吴)……看来得再等等了。” 这一等,就是漫长的十七年!从263年灭蜀,到280年才在王濬楼船下益州、杜预势如破竹的攻势中灭亡孙吴。如果没有河西这十年流血不止的巨大伤口,西晋的统一进程很可能会大大提前。树机能凭一己之力,硬生生给东吴“续命”十七年,堪称“吴国编外守护神”(虽然孙皓可能并不知情)。

撕开盛世假象,暴露“豆腐渣”帝国。这场叛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无情地剖开了西晋“太康之治”盛世华服下的脓疮,暴露出其统治根基的极度脆弱。

边疆治理彻底失败: 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政策(胡汉分治、压榨)、地方官吏的贪婪暴虐(如胡烈)、朝廷对边情的麻木不仁(赈灾不力),是叛乱爆发的根源。

军事体系腐朽不堪: 将领内斗(石鉴害杜预)、宗室畏战(司马亮)、谎报军情(刘旗)、战斗力下滑(初期被饥民击败),暴露了承平日久后军队的腐败和无能。

统治集团极度腐朽: 皇帝带头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