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3章 南凉先祖秃发寿阗:秃发姓氏第一任主人与他的搬家艺术

儿了。

拓跋力微是什么人?老狐狸中的战斗机!他当然明白其中利害。虽然跟匹孤有点旧怨,但让乞伏部在河套坐大,对自己西翼绝对是巨大威胁。于是,力微单于大手一挥,代北的精锐铁骑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向长城沿线,刀枪如林,旌旗蔽日,那阵仗,隔着几百里都能感受到肃杀之气。

长城上的烽烟一起,黄河对岸的乞伏佑邻正准备磨刀霍霍向秃发,一抬头,好家伙!长城之上黑压压一片,全是拓跋家的精锐,刀锋在太阳底下闪着刺眼的寒光。佑邻单于当时就倒抽一口凉气,冷汗“唰”就下来了:“这……这秃发小子不讲武德啊!打不过就喊家长?这架还怎么打?” 掂量了一下自己这小身板,再瞅瞅长城上那乌泱泱的拓跋铁骑,佑邻非常“识趣”且“明智”地选择了和平解决——放弃与秃发部的冲突,麻溜地收拾包袱,带着部众灰溜溜地继续南迁,去了清水河流域(今宁夏固原)另谋发展。

秃发寿阗,端坐自家大帐,吃着羊肉唱着歌,一兵未动,一卒未损,仅凭一封成功的“摇人”信,就化解了一场足以让部落伤筋动骨甚至覆灭的危机。此等“借势”智慧,堪称古代草原版的“一个电话,千军万马来相见”!经此一役,“西北最强摇人王”的称号,秃发寿阗实至名归,这波操作绝对可以写进“草原外交教科书”。

第三幕:跟着曹魏“混编制”——史上最牛“政策拆迁户”的华丽转身

刚用“摇人”大法解决完乞伏部这个“钉子户”,秃发寿阗还没来得及开个庆功宴,历史的巨手又双叒叕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这次,是来自中原王朝的“官方通知”。

当时曹魏在西北的扛把子,是后来灭蜀的大名将邓艾。邓将军正为巩固西北边防、抵御蜀汉和羌胡而绞尽脑汁搞“西部大开发”。?m·a!l,i′x\s~w!.?c?o~m?他的策略之一,就是“以夷制夷”,把这些游牧部落挪挪窝,让他们去填充边疆要地,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又给魏国当了边防“肉盾”。于是在甘露至景元年间(256-263年),一道盖着邓将军大印的“拆迁安置通知”送到了秃发部大营:全体南迁,目的地——陇右雍、凉二州(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部至甘肃一带)!

换做其他部落首领,接到这种强制迁徙令,估计得跳脚骂娘。但秃发寿阗是谁?那是具有超强战略眼光的“搬家大师”!他捻着胡须,盯着地图,眼珠子滴溜溜一转,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好机会啊!简直是瞌睡送枕头!” 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巨大的战略机遇——这简直是拿着曹魏的“官方批文”,合法地、体面地、名正言顺地向自己早就看好的、更富饶、更具战略价值的河湟谷地(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进军!不用自己打生打死抢地盘,政府还给“安排工作”(戍边),这买卖太划算了!

于是,秃发鲜卑上演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史诗级大迁徙。牛羊漫山遍野,毡帐如云朵般移动,男女老少,扶老携幼,沿着古老的黄河水道,浩浩荡荡向西南进发。这场迁徙,规模远超其父匹孤那次,是秃发部命运的又一次关键转折。他们穿越贺兰山麓,渡过黄河天险,跋涉千里,最终抵达了目的地——青海海东地区的民和(今青海民和县)。寿阗大手一挥:“就这儿了!定都!” 他不仅在此建立了新的统治中心,还顺势将临夏(古枹罕)、兰州(古金城)部分地区纳入管辖范围,地盘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这次迁徙的效果堪称“史上最成功拆迁安置工程”的典范!秃发部不仅获得了远超河套的丰美牧场,史载其控制范围“东至麦田(甘肃靖远)、牵屯(宁夏固原),西至湿罗(青海湖东),南抵浇河(青海贵德),北接大漠”,更重要的是,占据了河湟谷地东缘这个战略制高点。河湟谷地,土地肥沃,宜农宜牧,是连接中原与西域、控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咽喉要地。民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瞬间成了秃发鲜卑未来立国的“龙兴之地”和“战略大本营”。秃发寿阗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跟对政策,拆迁也能拆出个王国基业!” 他完美地将曹魏的边防需求,转化成了自身部落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第四幕:青海湖畔的“创业合伙人”——西部鲜卑“三巨头”的雏形与民族融合试验田

当秃发寿阗在民和舒舒服服地安顿下来,开始规划他的“河湟大业”时,他环顾四周,发现邻居们也没闲着,都在搞“圈地运动”和“产业布局”。南边,是老“冤家”乞伏鲜卑,被拓跋力微吓唬跑之后,盘踞在宁夏南部(高平川,今清水河流域),虽然离得稍远点,但实力犹在。西边青海湖以北的广袤地区,另一支鲜卑力量——吐谷浑部,在首领吐谷浑的带领下,刚刚开始崭露头角,正在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