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五章 实践课

第七十五章实践课

封建时期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记载,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记载中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默认分章[150]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

再之后便又出现了翻水车,东汉时的毕岚和三国时的马钧又对翻水车进行了改进。龙骨水车利用齿轮的原理,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循环的木链,由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将水刮入车槽,水沿车槽提升至高处而流入田间,龙骨水车还可用于排除积水。

周远现在搬出来的这座水车,则大约到五代之时才出现。

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三/#叶÷屋~#* |.=最¨?新_章<节1??更?@/新?,e快=

南宋张孝祥也曾写诗赞其曰:“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周远将这个水车搬出来,自然是要改进的,只不过他只是个教师,又不是什么发明家,动手能力是有,但绝对谈不上有什么创造力。

所以,他所说的改进,其实就是简单的用力学知识,在现有的风车上多加了几组齿轮,让水力利用的效率增加,同时增高脚架,让水车变成高转筒车,让其做到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

周远领着学生们来到院子里,等到水车按好,学生们都有些傻眼。

倒不是没见过水车,主要是这也没有水,这水车怎么转啊。

学生们议论纷纷,周远自然也听在耳里,笑着说道:“没错,大家也注意到了,这里并没有水,在没有初始力的条件下,所以现在的水车是处于静止状态。”

“但是,其实最早的水车,根本就不是用水力驱动的,而是用人力或是畜力,所以我现在需要一位同学来帮我们转动水车,班长,你来!”

朱标乖乖的站了出来,现在朱标已经正式成为了周远这个班级里的班长,无人不服,也无人敢不服。?w_e*n_x^u-e,b~o·o?k′.,c.o¢m¢

只是当朱标来到这个比他人都高的水车面前时,还是有些犯难的说道:“老师,这个水车,我一个人可拉不动,不如再叫一位同学!”

周远却笑着摆了摆手,言道:“是了,最开始的水车一开始一个人根本无法运转,所以才出现了使用水力进行劳作的水车。”

“那么现在我们直接回到过去,大家不妨想一想,该运用什么样的力学知识,来让一个人也能轻松使用这座水车呢?”

学生们都沉默了,显然已经开始思考周远的这个问题。

虽然看不见,但是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沉默,偶尔会有一两声讨论的声音还是被周远注意到了。

周远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这正是他想要的学习氛围,认真,却不死板,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溜号摸鱼,而是都在认真的思考。

这也正是周远的目的,那就是培养这些学生们的思考习惯。

无论学生们能不能真的想出来正确的答案,但是思考,是一定要的。

等了差不多十几分钟,见还没有人给出一个肯定的结果,周远正准备给出正确答案的时候,一个有些浑厚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老师,或许我们可以加上两个踏板,这里增加两个齿轮,配合上与齿轮搭配的链条……”

周远闻言顿时发自内心的欢喜,因为他都没想到,竟然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真的有人悟到了这一点。

这种创造力,那怕是周远都万万不如。

“是陈启光同学么?”

“是!”

周远点了点头,他对陈启光的印象几乎是仅次于朱标,只因为这孩子好像对于理科有着格外敏锐的悟性,无论他讲了什么,这个陈启光同学都能快速的领悟,甚至是推陈出新,举一反三。

“老师,我说的……可以么?”

陈启光站在水车旁,有些小心翼翼的又有些期待的看着周远。

却不料周远哈哈一笑说道:“对不对,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同学们,大家也帮帮陈同学,看一看他的猜想究竟有没有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