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锦衣卫
不同时期的制度,肯定是要根据当时的民情和国情来因地制宜的调整或是改革的。×小,;说§C??M±S- (#免¤?μ费|阅?读¥
汉朝时这种三法司的制度可以成功,却不代表直接照搬到元朝明朝时,依旧好用。
据统计,西汉时期最鼎盛的人口为三千七百多万,衰退期则只有一千多万的人口,而明朝时期的人口,洪武初期,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人口衰退也还有五六千万的人口。
等到洪武后期,中原不再战乱,即便是不算上隐户和流民,单单只算有户籍在册的人,便也有将近一亿两三千万之数,等到崇祯明朝灭亡之时,据统计,当时大明可是足足又两亿人。
而庞大的人口,其带来的影响,便是逼着朝廷承担更多的职能,这套看似可行的司法体系,实则根本用不上,百姓们依靠的实则还是地方的衙门。
一个小小的县令别看只是七品官员,可实际上其掌握的权利简直大到了没边的地步,除了调动不了卫所和军队,那几乎便是政法一体,公检法一把抓。
而原本应该掌控司法权的三法司,实则只是一个摆设,就连督察院,其实也全成了摆设,监察百官全靠锦衣卫以及后续崛起的东西两厂这些宦官机构。?精e2武×小?¥e说?1网ˉ|` 2?)已@′e发|De布1+ˉ最?新|`?章¤[?节_&
只不过如今大明初立,许多事情紧紧只是埋下了种子,还没有到爆发出来的时候,就像是开中制一样,朱元璋一开始还为了自己每年省了好多边军的粮饷而沾沾自喜,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此举的危害。
但是历史上朱元璋意识不到,可是现在的朱元璋确实有周远在眼前,所以朱元璋完全就像是一个好学的小学生一样,虚心的请教道:“周老师,那你觉得一个能够保护好人,又能震慑贪官污吏的法律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顿了顿后,朱元璋想起自己对《明·大诰》的设想,自问自答道:“是不是应该严刑酷法,以此作为威慑?”
周远闻言顿时笑着说道:“朱村长,你对大明的历史这么感兴趣,那你知道不知道明朝的三法司制度?”
朱元璋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但还是丝毫没有负担的说道:“当然知道。”
周远又笑道:“那你知不知道明朝时的锦衣卫呢?”
朱元璋又是点头称是,心里想着原来自己在历史上也组建了锦衣卫。,j+c\h.h-h′h?..c¨o,m*
而周远下一句话瞬间便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就听周远开口言道:“那既然三法司制度中,督察院已经有了纠察百官的职能,那为何大明的皇帝,还要创立锦衣卫呢?”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愣,他怎么也没想到了周远的论点能拐到这个地方,可随即突然深思了起来。
在今日和周远谈话前,朱元璋并未觉得三法司制度有什么问题,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他身为皇帝,想要知道文武百官是否遵纪守法,竟然还需要靠锦衣卫来探查。
顿时朱元璋又是一阵无名火起,只觉得自己罚张百熙罚的还是轻了,几个月的俸禄就这么绕过了他,完全不能解他心头之恨。
只是朱元璋依旧不解,即便周远点出了这督察院似乎有些不作为之处,可貌似并没有回答了朱元璋的问题。
好在不用朱元璋再问,而是周远直接解释了他的疑惑道:“朱村长,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一个好的法律制度如何制定的虽然重要,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其实是如何让这些制度顺利的执行下去。”
“贪腐问题,吏治问题,无论是制定如何严苛的律法,依旧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乃是人性!”
“但若是拥有一个完善的监察机构,那便仿佛在这群官员的头上放置了一把随时会砍下来的利刃,这样一来,他们再想走歪路的时候,必然会深思熟虑一番,就算是依旧是被贪婪蒙住了心,一个完善的监察机构,也可以尽早的发现苗头,减少百姓们的损失,及早惩罚这些贪官!”
朱元璋听的瞪大了双眼,他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想要在百官之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也就是制衡百官的手段,却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大用。
事实上,最开始的锦衣卫确实是没有那么多的职能的,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锦衣卫的性质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特务机构,而现在朱元璋的很多想法也都尚未完善。
此时听完周远所说,朱元璋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本就对手下这群文官大臣们缺少信任,若是真能将锦衣卫设立成一个只听从他的命令,且直接对自己负责,可以监察百官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