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糊涂烂账
历史上的高丽像是这样两面三刀,已经不是两三次了,为何弹丸小国,迟迟没有被吞并,靠的就是这一手左右逢源,尤其是两宋时期,辽金两宋,无论那一个对于高丽来说,那都是庞然大物。\7^0\0′t?x,t/.`c/o?m′
尤其是金国时期,两边本就接壤,国力也相差悬殊,但偏偏有蒙古人和宋朝能牵扯金国大部分的精力和视线,还真就让高丽在夹缝里活了下来。
现在其实也是如此,此时的高丽王就是在两头下注,这便名义上归顺了大明,另一边对于北元的朝贡却一直没有停止。
甚至于,历史上还发生过明朝的使者在高丽被人暗杀的事情,然后还恢复了与元朝的宗藩关系。
是的,有一段时间,高丽同时当了北元和大明的藩属国,一个儿子,却认了两个爸爸。
或许有些事情不要脸的基因,真就是一脉相承……
然后事情真就如徐达所想的那样发展了,徐达率军前往辽东的消息,传到的北元的耳朵里,再之后,朱元璋的面前又一次摆上了两封奏章。′1-3\3,t·x_t..?c/o.m′
总共差不多过去了三天的时间,应天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在东边和北边,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朝堂之上,朱元璋面无表情高座龙椅之上,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捧奏折,高声朗道:“北元王保保,领兵东进,屯兵于大鲜卑山……”
大鲜卑山,其实就是后世的大兴安岭,也是草原前往辽东的必经之地。
听闻许久没有动作的北元,突然又起兵事,朝廷众臣顿时乱成了一团。
倒不是怕了,而是北元动向实在是太不同寻常,自从洪武二年,明军破了元大都后,惠宗北走应昌,在途中元惠宗病故,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会合败于陕甘的王保保,在和林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北元建立。
再之后,北元便开始将重心放到了草原,虽然在边境对明军多有摩擦,但基本上都是明军在往前推进,而后北元不断后撤。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位继位的元昭宗得位有些不正,草原上还处于内乱的状态,各个手握重兵的蒙古贵族全都对皇位虎视眈眈,根本就聚集不起来南下反攻。_a~i_h·a?o\x/i¢a~o`s_h^u,o!..c-o\m/
而元昭宗在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就曾尝试过篡位,当时的红巾军早就已经成了大势,全靠着现在敏敏特穆尔的老爹察罕特穆尔,还有孛罗帖木儿两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勉励支撑。
结果这两人又起了争端,直接在华北打起了内战。
蒙古人的战争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一边镇压起义,然后两路镇压起义的官军竟然还能和自己人打了起来。
正是这两个各有无数蒙古贵族支持的派系内战,让当时的元昭宗看到了机会,大力支持察罕特穆尔,在察罕特穆尔被刺杀身亡后,转而又开始支持起了王保保。
而元惠宗也就是元昭宗的老爹也发现了自己这个儿子似乎是想要篡位,在元昭宗已经跑出了元大都的情况下,元惠宗也无奈,只能希望算是自己派系的孛罗帖木儿能压过王保保。
当时的元昭宗甚至想效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在冀宁称帝,但被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给劝阻了,但他在冀宁的一年间发号施令,设立机构,俨然一个独立的朝廷,并号召李思齐等各省军阀反攻孛罗帖木儿,与大都形成对峙。
孛罗帖木儿当然不可能是王保保的对手,几乎是屡战屡败,等到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都已经快要打到家门口了,而元惠宗还在和自己的儿子打内战,甚至还和自己手中唯一的大将孛罗帖木儿都起了矛盾。
历朝历代,当一个皇帝对手下的大将有了猜忌,那这个将领的小命大概也就要到头了,但是元朝却是个例外。
杀一个孛罗帖木儿,但人家可还有上万的部族在草原呢,元惠宗敢杀,第二天这群人就敢造反。
可偏偏眼看着元朝的江山都要被朱元璋给打没了,元惠宗不得不下令暗杀了孛罗帖木儿,将其人头送到冀宁,然后昭告天下将元昭宗封为皇太子,便也算是父向子请和。
元昭宗犹豫之后,直接弃了王保保回了元大都,导致元昭宗有何王保保反目成仇。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了,元昭宗回元大都,多次请求南下督师,来抵御朱元璋的部队,但是元惠宗怎么可能再给这个像篡位的儿子兵权,所以然王保保代皇太子南征,封其为河南王,统领天下兵马。
但王保保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