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建厂
众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周远,想要知道周远到底有何想法他们好学习思路,而后就见周远,突然踢出一脚,直接将那架织布机给踢到了。-p′f·w^x¨w`._n?e/t\
这一下,让几人都有些惊吓,还以为周远这是莫名其妙的发火了,可是随后却又觉得不对劲,因为,周远脸上还挂着笑意,而后就这么让开了身位,让他们更好的观看被踢倒的纺车。
而后,郭开突然就兴奋了起来,急忙大声叫道:“大家快看,那纺车还在运作!”
没错,珍妮纺织机这个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其实他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历史上,一个叫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回家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
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再添加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这便是第一架珍妮纺织机的由来,通过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直接令纺纱的效率,提升了足足八倍!
周远给他们讲解了珍妮纺织机的原理,几人都听的目瞪口呆。±零)·点<\|看-?书* &?;已??发?*布2最-3\新$$章&|节¤°
原本研究出飞梭织布机的学生们还稍微有些志得意满,只觉得自己一举将产量提升了一倍已经足够值得骄傲。
但是万万没想到,周远这一脚,直接把他们骄傲的小心思瞬间给踢散架了。
提升区区一倍的效率有什么用,周远的这个办法,只要将纺轮做的足够大,别说是八锭,就是十锭,二十锭乃至于三十锭都做的出来。
周远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学生们突然低落的情绪,便也知道是因为他们冥思苦想了一整天的工作成果被自己一脚给踹翻了之后的强大落差。
然后便出声安慰道:“你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还给你们留下一个作业,用的我这种新式纺织机改造出一个更大的机器,我要纺轮上能够容纳下三十个纱锭,并且解决动力问题!”
众学生们这才重新打起了兴致,明明天色已经开始渐黑了,却依然没有放血回家,而是又开始凑到一起,开始研究,该如何解决周远提出来的问题,这一会就连郭开都参与了进去。`r¨c!y·x`s\.?c/o?m?
而朱棣和李景隆则没有继续研究,他二人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尤其是李景隆,最近的足球比赛,热度居高不下,甚至因为门票限量,都已经开始催生出了黄牛这种职业……
而同样,正是因为球赛的热度,对于李景隆来说,那真就是在日进斗金。
给朱棣养那七百多人,真就是小事一桩,而多出来的钱,李景隆却也不想就这么坐吃山空,毕竟周远和他说过,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投资建厂,便是李景隆的想法之一,既可以让钱花出去,不至于让朱元璋眼馋,然后不讲道理的被充归国库,同时也要让朱元璋看到收益,好让他支持自己。
而这个收益,不一定是金钱的收益,而是让百姓们更加富强,所以建厂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像是大明的盐场一般,那些世代制盐的盐户们,其实便算是大明百姓们中比较富裕的一个群体。
只不过在之前,李景隆还没有想好具体要做些什么,建什么厂,直到今天,周远就好像知道了他的迷茫似的,带他们改造了纺车。
尤其是最终的珍妮纺织机,在李景隆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纺织业,就算是在后世,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自古以来,纺织业便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岗位。
甚至于,还不会侵占农业发展,因为这东西解放的其实是千千万万在农业生产中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妇女们的劳动力。
这几乎便是一举多得的买卖,刚刚周远的课上,所有人都在讨论这纺车究竟该如何改装,只有李景隆是满脑子的商业经。
其实现在大明的大型纺织厂运用的宋朝研发的水力大纺车,其工作效率虽比不上珍妮纺织机,但也差不了太多。
只可惜,这东西主要用来纺麻纱和蚕丝,不适用于纤维短、拉力小的棉花。
而如今大明最流行的衣服大多是使用棉纱的,这种水力大纺车便渐渐的弃用了。
至于为什么棉纱会成为当今大明的市场主流,只因其便宜、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