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火器
而等到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好了很多了,史书记载“马甲、鞮督五千三百卅”
大概的意思就是汉代时,连带着马匹和人,所拥有的盔甲大概可武装五千多骑。!我\?[的¥书_城ˉ~ ±更aeˉ新?%¢最¤快′
而根据汉代记载,最顶峰时期大概有骑兵七万余重,这五千多副甲算下来汉朝骑兵的披甲率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至于步兵就更不用想了。
但是就算这十分之一的披甲率,却也足以让汉朝骑兵横扫匈奴,保得东西两汉四百多年不倒。
而要是数历朝历代,武备最为鼎盛时期,莫过于唐朝,与之对应的便是唐朝军队的披甲率,在《太白阴经》中的军械篇和阴阳对图篇中就有记载:一军一万二千八百人,甲六分,七千五百领;战袍四分,五千领。”“队有五十人,甲三十领,六分;战袍二十领,四分。”
这粗略算一算,唐朝时期的披甲率甚至能够到达百分之六十,这也是为何只有唐朝时能出现万邦来朝的盛况。
因为在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军队,披甲率可能尚且还在百分之七八,只有将领才有资格戴甲!
可以说,在明以前,披甲率基本上就等同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毕竟战场对敌,有甲没甲的差距实在太大了。~x+i_a.o^s¢h¢u^o/c,m-s?.*n.e¢t′
而等到了明朝,尤其是中后期以后,有没有甲的差距就没那么大了,当然不是因为甲胄的防御力降低了,而是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甲胄的制作开始简单了起来,大明的披甲率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
那人人都有甲,便也相当于人人都无甲,自然显现不出甲胄的厉害。
现在虽然还只是明朝初期,但此时大明军队的披甲率也有七成以上,当然,大多都还是蒙元时期留下来的老旧盔甲。
此时朱棣,突然听闻周远说起日不落帝国的发展史,尤其是当他知道科技竟然同样能够运用到军事上时,立刻便激动了起来。
为何以前唐朝时,披甲率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就能横扫周边诸国,而明后期披甲率九十以上,却屡屡受挫,甚至被倭寇侵犯?
最大的原因便是,在唐朝时,冶炼技术大唐比周边小国不知道强到那里去,所以大唐有六十的披甲率,而周边诸国的披甲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20$′+0·小ˉ×说£网=3 ?,^更×新±?t最?|¢全D
而到了大明时期,冶炼技术其他人也能学,大明披甲率虽然有百分之九十,但是建奴却也能有百分之七十。
尤其是八旗白甲兵,内穿锁子甲,外披铁甲,中间还有一层棉甲。这些人既是重骑兵,下马就是重步兵,临阵下马重箭射,持重兵器冲镇。
简直就是武装到了牙齿,这样一来,二者在装备上的代差便弥消了,自然做不到像是唐朝一样。
可是现在,周远所说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军事上,那便可以再次提升装备上的代差,重现当年大唐荣光。
敌没我有,敌有我优,这样的两支军队作战,谁赢谁输,不就是一目了然么。
所以朱棣急忙对着周远问道:“老师,那你刚刚说的日不落帝国打下那么大的版图,靠的是什么啊,工业革命时期的军队肯定不能再是骑兵冲锋了吧!”
在朱棣的猜想中,这都工业革命了,恐怕那个时期的武器应该就是周老师口中那个按下一个按钮,就能直接炸毁一座城池的样子吧。
却不料周远只是笑笑,随后说道:“日不落是个海权国家,版图大也是海上争霸得来的,自然不是靠的骑兵冲锋,而是火枪火炮!”
朱棣一听,顿时大失所望,他还以为工业革命时候的武器应该更厉害些呢,要是如此,那周远说了早晚也要教他们做蒸汽机,这样他大明同样可以开始工业革命,到时候朱棣自然是把厉害的装备全都按到自己的兵上去,制霸全球……
可结果,竟然还是火枪火炮,不是说火枪火炮不厉害,而是这东西他大明现在就有啊,而且那个威力在朱棣眼里,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事实上,虽然大清是被火炮轰碎了天朝上国的幻想,但是汉人玩火器的历史可比西方要早的多。
火器这东西,自从火药发明之后,便已经存在,只是在宋朝时,算是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或许是因为宋朝经常要面临北面游牧民族带来的威胁,战争不断,所以对于武器的研究和制作必须得创新一下。
毕竟在兵卒身体素质远不如那些吃牛羊肉长大的游牧民族,且还缺少马匹的情况下,宋朝只能在装备和后勤这种方面往回找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