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三眼铳
一群人一路走一路看,心中不由得心生震撼,尤其是郭开,毕竟他前几天还是个升斗小民,结果这才几天,竟然进到了这种朝廷禁地之中。`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
而陈启光同样震撼,如今大明的火器制造能力,以及正规的程度,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
作为周远的优秀学生,其实已经有了自己对于科学的理解和观念,而这里给陈启光的感觉,十分的好,与自己在翰林院接触的那些说话文绉绉的儒生们好到不知道那里去了。
不仅仅这里管理有序,规章制度非常完善,甚至还有各类的和火器有关,类似于研发中心的存在。
这里的每一个匠户,都有自己的专属编号,而这个编号,在火药司是有记录的。
也就是说,这里生产出来的每个火器,是由那位匠户所作,全部都能找对应上出来。
其目的便是如果未来在战场上,明军手中的火器出现了哑火,炸膛等情况,就能寻着编号,直接追究到某位匠户身上。
朱棣一行人的这一路,经常能看见一堆灰头土脸的匠户们聚在一起,围着一摊爆炸残留物争吵的面红耳赤。-4·0¨0!t+x_t?.*c~o¢m,
而他们实验的武器,更是令几人震惊到叹为观止。
明朝时期,对于火器的种种应用,其实是远远领先于西方的,毕竟华夏使用火药的年头也要久远许多许多,所以这大明火药司此时研究的武器,也确实十分厉害。
便如集束火箭,便有多种改良的型号,从可以连续发射三支火箭的神机箭,再到可以百箭齐发的百虎齐奔,其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三百米,虽然远不及周远口中的那种可以连续发射三十多发的自动步枪,但也已经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武器在明代《武备志》有着详细的记载,当然,现在这种火器尚且还只是研究阶段,远不具备量产和大规模投入使用的阶段,不然朱元璋也不用费尽心思搞什么北伐了,一支万人的部队,每人都配上一个百虎齐奔,直接可以征服世界了。
可以说这一路上,越看朱棣越是心动,同时也承认,自己确实是小看了火器了。
别的不说,就是那些还只是一个概念的神火飞鸦,就是一个在重越四十斤的乌鸦形状的木制器具里装满火药。+j.i_n?w-a!n`c~h/i+j/i?.^c?o!m!
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
依照研究这神火飞鸦的匠户说,这东西的威力极大,可以轻松轰踏城墙,简直是破阵攻城,但是之所以依旧处于研发阶段,主要是没有投射的方式。
若是用投石机之类的器械,火线会在空中熄灭,而要是人工引爆,爆炸范围又不好掌控,可以说是让朱棣十分的眼馋,同时更加坚信周远所说的话,未来的军事战争,依赖的肯定不再是骑兵和冷兵器,火器一定会成为主流。
而对于陈启光来说,这里给他的惊喜,恰恰是这些匠户们,这些匠户可都是人才,无论是在机械领域还是化工领域,都是只需要稍微点拨一下,便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不就是最适合去听周远的课程,以及接受周远科学思想的一批人么,怎么会就此默默无名的埋没在这里。
一路走,一路问,差不多半个时辰依旧没有将火药司逛完!
整个火药司,虽说是朝廷的一个机构,但是实际上火药司更像是一座城镇。
匠户们便是生活在这个城镇中的居民,一切吃穿用度,皆都只能在这里进行,若无调令,根本不能出去。
而这些匠户们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的,毕竟家属也都住在这里,匠户的身份也是世袭罔替,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和外面的百姓并无二样。
毕竟如今这个时代,若是无灾无害,百姓们很少会主动进行流动。
且火药司里的生活远比外面要好很多,甚至还有免费的私塾,交给这些匠户的孩子们识字。
原因也很简单,毕竟研发火器必然需要记录研发过程和思路,而匠户们又是世代相传的,所以交孩子们识字读书,也是顺理成章的。
实在是走的有些累了,朱棣直接命领他们进来的管事找了个地方休息,而后朱棣便迫不及待的朝着陈启光问道:“陈大哥,逛了这么久,可有什么想法?”
朱棣来这里可不是观光长见识的,他可是要来改进火器的,自然需要问一问陈启光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