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秦王朱樉
至于弟弟则冯胜一直也仅仅只是当着他大哥的副官,偶有功绩,但却名声不显,只是这却并非是虎兄犬弟,而是冯胜在藏拙。#;?小D.说=,宅?? |=无+′°错_内2_容?
其实从这兄弟二人明明已经起义,但是等麾下人马有了一定数量之后,反而就停止了扩张,等到朱元璋过来也不起争端,而是主动投靠。
且他二人明明是最早起义的那批人,但是自己没有丝毫争霸之心的举措,这些种种其实就能看出来,这二人活的十分明白也很谨慎。
既不甘心于当个饭都吃不饱的顺民,但同时却又不想要太过出风头,他们兄弟二人,既然已经有一人崭露头角,那另一人藏拙自然便是最好的选择。
只可惜,哥哥冯国用偏偏是个短命鬼,在至正十八年的时候,便病死在行军途中,朱元璋为了感激其立下的功劳,就在洪武三年的封爵大典上,将其追封为郢国公,肖像置功臣庙位第八。
没了哥哥,冯胜若是不想就此失去他哥拿命拼来的一切,自然便不能再藏拙了。
所以在冯国用逝世后,冯胜受命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从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于主将常遇春。¢秒a章·}节?小.说^网? _首¤发1o
靠着这些功绩,连带着他那短命哥哥的功绩,二者相加,也得了个宋国公的爵位。
如今的他,正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论品级,乃是正一品,论实权,在在徐达这个右都督不管是的情况下,乃是五军都督府职位最高之人!
虽然不能说是五军都督府便是他的一言堂,毕竟对于兵权,朱元璋算是看的很重,另有兵部和都督佥事制衡,但依旧不能改变冯胜是一个实权武将的身份。
历史里的冯胜最高光的时候大概是在洪武九年,最大的功绩便是第二次北伐三路大军对决王保保之时。
第二次北伐,大明出动的阵容堪称豪华,由大将军徐达领军,李文忠和冯胜左右接应,在这一战中,李文忠的右路军和徐达的正面部队皆陷入了苦战,唯独冯胜所在的那一路却是大胜,这才导致了那一场战争的胜利,也打没了北元最后的家底。
当然这也不是说冯胜的能力甚至在徐达和李文忠之上,但也至少可以证明冯胜绝对不是个庸才。*x/s~h·b-o?o!k/.\c?o-m′
只可惜,冯胜虽有能力,但或许是因其乃是山贼土匪出身,也不像是其兄冯国用喜读诗书,整个人身上毛病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贪财。
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
或许在常人眼中这算不得什么,但是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眼里,这已经可以称之为死罪。
朱标死后,朱元璋开展对武将的大清洗,当时的冯胜勉强算是逃过一劫。
若是就此冯胜消声灭迹,或许冯胜大可以安享晚年,但可惜,冯胜并没有,依旧是仗着自己功劳在身,我行我素。
因此在洪武二十八年,距离蓝玉案都已经过去十年了,结果冯胜依然因为蓝玉案的牵连被朱元璋给赐死。
可以说,冯胜完全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范。
而现在,都督府中的冯胜,自然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此时的他,正与一位样貌和朱元璋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相对而坐。
这位,和朱棣一样,也是一位皇子,秦王朱樉,太子朱标的胞弟,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次子!
朱樉在历史上的评价极低,就连朱元璋都不算是太待见他。
主要是朱樉生性残暴,历史上秦王朱樉治理封地之时,刚一到任,便连年强行向关中军民收取钱财,大兴土木,逼的封地中的百姓卖儿卖女,平日里更是喜欢以滥用私刑,折磨下人取乐。
这种折磨不仅仅是寻常打骂,而是各种酷刑,比如割舌,火烧,活埋,纵观朱樉行事,可以用变态二字来形容其人。
甚至于朱樉的死因,也是因为其手下奴仆实在是忍受不过,再其饭菜中下了毒,将其给毒死的。
而最绝的便是当朱元璋得知朱樉死后,非但不悲伤,反而觉得他死有余辜,甚至还亲自下令削减其葬礼的规格,给的谥号则是一个‘愍’字。
其在朱樉死后,余恨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削减其葬礼规模,还在给这个亲儿子的祭文中亲自写到:“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对比下朱标死时候的待遇,在看看朱标这个胞弟的待遇,其实便可知道朱樉在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