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开海
只不过朱樉眼红归眼红,真想要对朱棣干些什么事,朱樉也没有什么办法。?8\8`d,u^s_h*u+w+a`n\g~._c,o.m!
这可不是什么九子夺嫡的戏码,就是单纯朱樉眼红朱棣封地,所以先想办法恶心一下朱棣,至于最终的目的,肯定还是想和朱棣换一下封地……
但是朱樉却全然没有想到,为何朱元璋会将燕京这个前朝旧都给朱棣这个以前不受宠的皇子。
毕竟在历史上,朱元璋对朱棣可是成见颇深,是在朱棣成年后,才解开了自己有可能被带了绿帽子的误会,然后才对朱棣和刨除朱标以外的皇子们一样,一视同仁的!
而之所以朱元璋会将元大都定为朱棣的封地,就是因为看中了朱棣的军事才能,毕竟元大都虽然富庶,但是位置却恰好直面北方草原,若是元军南下,第一个站必然是想要收回曾经的国都。
所以朱元璋其实看的很明白,那怕是朱樉再闹,甚至就算是能说动马皇后给他求情,却也不可能让朱元璋将一个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朱樉这个草包!
朱樉在背后搞的鬼,朱棣不清楚,他只是确定了,是真的有人在针对自己,而且还能影响五军都督府!
如此一来,反倒是还真将胡惟庸的嫌疑给排出去了,但是疑问却还在,毕竟朱棣怎么也不可能怀疑到自己的二哥朱樉身上,更别说从头到尾也不过是给下面吩咐了一句话的冯胜了。′i·7^b-o_o^k/.*c.o\m′
……
朱棣因为自己莫名其妙被人针对的事搞得焦头烂额,而李景隆同样也遇见了状况。
自从那日听完周远关于工业革命的一课之后,李景隆立刻便开始着手准备,但是想要货物远销海外,这之中还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那便是如今大明是有海禁的!
而想要解决海禁,首先便需要解决的便是朱元璋……
此时,李景隆便以一个白身的身份,出现在了朱元璋的暖阁!
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待遇,以往能来往朱元璋的暖阁商议政事的,至少也是六部主事的品级,而李景隆虽然出身高贵,但说到底也没有继承他爹曹国公的爵位,也不曾在朝中任职。
而朱元璋能将李景隆叫到这暖阁里,第一当然是看在李景隆也算是自家晚辈,其二则是李景隆最近确实帮朱元璋赚了不少钱,而其三便是李景隆是周远的学生,还是确实从周远那里学到了本事的优秀学生。!q~i_u?s*h¨u,b.a+n/g_.,m^e*
“说吧,找朕究竟是有什么事?”
案牍后,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处理着政事,而李景隆则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朱元璋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圣上,不知道您对开海一事怎么看?”
其实,大明的海禁,自一开始就有些奇怪,如果说大清朝闭关锁国自有一番道理,毕竟游牧民族起家,天生对海洋不够敏感,且那时的海上群雄并起,大清早已落后太多,闭关锁国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政策。
而且满清皇族对于防汉的政策,禁止外来思想武装汉人的想法,闭关锁国虽然是开历史倒车,但若是站在满清皇室的角度看,至少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大明的禁海政策确是全无道理的,尤其是他朱元璋,他可不只是马上皇帝,同样也是海上皇帝,他起家时的两只王牌部队,其中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巢湖水师,也就是现在的大明水师的前身。
甚至于当时还处于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方争霸阶段的时候,真正让朱元璋奠定胜局的便是那一次鄱阳湖水战,一举击破了陈友谅的大军,并杀死了陈友谅。
这次鄱阳湖战役在后世被历史学家定性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放眼全世界,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航海技术,乃至于水军的训练和器械的精良程度,大明都是世界第一。
可拥有世界第一水师的大明,却因为一个禁海政策,导致大明一整个朝代,都完美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潮,和地理大发现的殖民机遇。
有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有关于航海的壮举,竟只有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而就这,郑和好不容易带回来的海图,还被后人弄丢了……
李景隆虽然不知道这么多事情,但是他听了周远讲述的航海大发现以及工业革命时期,向外国扩张殖民,贸易倾销等等可以给大明带来巨大利润的事情,也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开海,解除海禁!
只不过朱元璋在听见李景隆说的话后,顿时眉头一皱,停笔抬头,有些疑惑道:“你想要开海?开海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