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海禁和闭关锁国
“大明海禁?你问这个干什么?”
周远将汤端回来,重新入座,然后朱元璋便迫不及待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然后便再次让周远开始摸不着头脑起来。?第[?一(-看^2书£网¥ `?追£最]§新o?章¢#节{
以往朱元璋缠着周远问东问西,周远还能以一个借古鉴今的理由说服自己。
可是今日,朱元璋突然问起大明海禁的问题,这实在是让周远理解不能了。
你一个小村子,难道还有海?
要是这里又有海,又是与世隔绝的,那周远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掉到了一个什么荒岛里去了。
只不过对于这种事情,朱元璋早就已经习惯了,撒谎都不带脸红的,十分自然的开口说道:“这不是听李家小子说,咱们就是明清的时候闭关锁国,所以才导致落后人,让我们汉民百姓被欺压么,所以我就想着问问周老师,真是如此么?”
周远那一日给朱棣和李景隆讲工业革命的时候,自然顺带着讲了航海发现时期的历史,同时也有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的政策。·s*h\u!y^o·u¨k¨a\n~.~c`o?m^
所以此时周远便也没有怀疑,而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只能说是,但也不是!”
这个回答,确实是让朱元璋有些不理解,然后又听周远开口说道:“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确实是导致咱们近代时候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主要原因,但是明朝时期的海禁,却和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政策不同,所以我才说是也不是!”
历史上,整个有明一朝,虽说一直贯彻了朱元璋海禁的这一条政策,但对于大海的探索成就其实也不算小,首当其冲的便是朱棣派遣的三宝太监七下西洋,虽说目的不纯,说是扬我大明国威,实则寻找失踪的朱允炆下落,但也确实收获颇多,一路西下,还顺带手了灭亡了不少土著小国……
但郑和七下西洋,只是明面上的,事实上整个明朝,在禁海之后,走私的运动便一直没有停止过。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号称五峰船主的汪直,其走私的规模以不像是如今的小打小闹,其最鼎盛时期乃是嘉靖三十年,那时正是倭寇最为泛滥的时候,汪直为了保护自己走私货物的安全,直接开始豢养听命于自己的武装部队,进行武装走私。°看′书?君~ ??已?发[t¨布3最e新2a章?节?
巅峰时,汪直的私人贸易武装,拥有兵众二十余万人,及载重一百多吨以上的巨舰足足百余艘。
这种力量,在当时的情况下,把这支部队拉出去,甚至都可以和已经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舰队已经西班牙舰队直接正面硬钢,甚至是胜算颇大!
而能以一个海盗武装团伙,可以供养如此庞大的舰队,这便可以窥见这海上贸易一事到底有多么庞大的利润,更别说这其中还蕴含着多少机遇。
所以说,大明时期的海禁,仅仅只是官方层面上的禁海,其实在私下民间,并未停止探索大海的脚步。
甚至于,明穆宗在位时期因为朝廷实在是太缺钱,同时也注意到了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他还违背了朱元璋的祖制,进行了隆庆开关,顺理成章的将其民间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公开化。
一时之间民间的海上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华夏的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据统计,差不多七十多年来,美洲所产的白银,差不多有一半通过各种贸易渠道进入华夏。
而清朝时的闭关锁国,则是全面的禁止海外贸易,民间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更是不许来华贸易。仅仅是允许广州进行海上贸易,还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特许“行商”之手,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更是实行了很多限制等,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且更加过分的是,清朝时的锁国,不仅仅是放弃了贸易,更是直接将外来的思想给杜绝于外,这才是真正导致落后于西方,错失了宝贵的原始积累机遇的真正原因。
周远缓缓的讲述着明清时期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之间的差距,以及明朝时那些海贼们靠着海上贸易赚来的大笔财富,和那空前庞大的舰队。
听的朱元璋直皱眉,他还是在犹豫,作为大明的统治者,他显然考虑的方向是不同的。
海上贸易带来的利益朱元璋心不心动?
肯定是心动的,但是却不足以让他心动到放弃稳定的程度。
毕竟海上虽然能带来利益,可内陆同样也可以,毕竟丝绸之路这么多年,也不见得坏了什么时。
至于什么先进思想,反正朱元璋不相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