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四十章 办法

第二百四十章办法

至于又要打仗的问题,朱元璋也没太在意,大明水师一直严阵以待,无论是征讨高丽和辽东,还是北伐防备蒙古人,都用不上他的大明水师,完全可以两线作战。*k~a¢n^s_h^u^j`u~n·.?c^c\

钱粮的问题更是不用担心,嘴里嚼着烤红薯的朱元璋,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信心十足……

所以朱元璋便问道:“那周老师,您对于倭寇作乱之事,又有什么看法?”

周远十分习惯朱元璋思维之跳脱,甚至于觉得既然说了海禁,之后再说到明朝时的倭寇反而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只是沉思了一番之后就言道:“治理倭寇的难点,其实并非是打击倭人!”

朱元璋不解其意,疑惑的问道:“周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治理倭寇,怎么反而不打击那些倭人?”

周远摇头说答道:“明朝时的倭寇虽然可恶,但其实人数稀少,倭寇之乱之所以这么闹的这么大,其实是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中有许多大明的百姓在参与其中!”

朱元璋闻言顿时皱眉不语,等待着周远进一步的解释。*三}\叶??屋(? =已ˉˉ÷发{?布e°最|Dt新?o~章·节?

“在当时的沿海地区,不仅有走私商人,更有许多世家大族也参与海上贸易的生意。”

“那时候看似朝廷规定了海禁,但是从事海上生意的商人却越发多了,因为其中利益更加的庞大。”

听到周远说道这里,朱元璋顿时才不解的问道:“这话怎么说,为何朝廷都已经禁海了,周老师却说利益更庞大?”

周远笑着说道:“明朝的时候,茶、盐、瓷器、丝绸,这些可都是其他国家的必需品,朝廷实施海禁,这些货物无法通过官方途径流通,而民间贸易却又受制于茶盐朝廷专营的制约,所以导致这些货物在海外流通量很小,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些东西走私起来,自然利益大涨!”

“也正是因此,不少大明的百姓伪装成倭寇,实则是在行走私之事。”

周远说的话,可不是在胡言乱语,根据后世的统计,大明时期的倭寇之乱,其中至少有八成都是汉民。

《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书中曾言:“嘉靖壬子,倭寇初犯漳泉,仅二百人,真倭十之一。余皆闽浙通番之徒。;?三t叶o屋?2¢ ?追¤?]最£新e=)章}节?§”

意思就是嘉靖时期壬子年,有倭寇在漳泉作乱,但是仅有二百多人是真正的倭寇,只占据作乱人数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全是汉民。

明朝时编修的记载海上之事的《筹海图编》也曾写过:“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不过数千,其馀则皆中国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朱元璋听得有些恼怒,猛地一拍桌子言道:“这些人的行径岂不是在通敌叛国,帮着倭寇作乱大明沿海,难道就不怕祸及家人?”

对于历史上的这种惨案,周远也是沉声回答道:“对于许多人,三倍利就足够他们铤而走险了,何况乃是十倍乃至数十倍利,至于怕不怕祸及家人,这种涉及到如此庞大利益的产业,自然是会上下打点的!”

“上下打点?难道那些沿海官员还敢欺上瞒下不成!”

朱元璋听的,顿时更是怒火冲天,他对于百姓犯错还算是有些容忍,但是若是官员犯错,那在他眼里,真就是活该千刀万剐了

周远不知道这朱村长怎么突然发这么大火,所以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而朱元璋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却又有些颓然的叹了口气。

朱元璋也知道,这些人当然敢,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都还有人敢贪墨军饷,又何况这些天高皇帝远的沿海的官员们呢。

只是朱元璋先是泄气一般的颓然了一会,可随即便是精神一阵,急忙抬头看向周远,问道:“所以说周老师,你说这治理倭寇,重点不在于倭人,那这大明到底该如何治理倭寇呢”

周远点了点头,他当然是有办法,而且办法还有很多,毕竟都只是嘴上谈兵么,完全不用负责任。

比如不管什么倭寇,直接开海,光明正大的收取关税,并且严查走私,这便相当于将矛盾转移,将正规合法的商人和走私商人对立起来。

那些正规的商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便会自发的组织清缴海贼和走私之人。

甚至于,若是想要敢的不厚道一些,甚至都可以直接学习后世的日不落。

直接将海贼合法化,让他们去祸害全世界,大明则大把大把的收银子……

但是此时周远毕竟是为人师表,而不是在网上和人键政,自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