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欺上瞒下
这个接风宴,自然是朱棣和何奎两位从皇宫里出来的贵人坐在主位,由知府作陪,而瞿通和沐英等一干将领则坐在另一桌。,+新?!完?本&+神?站?%? ?最t31新^a章-节°%更/??新£$?快?¢¨。
因此等接风宴一结束,沐英和瞿通十分默契的控制了一名作陪的官员,晚上直接绑回了驿站,然后得知绑过来的还是为同知,待得朱棣回来后立刻夜审那位太原府的同知。
而夜审后得到的结果,却是让朱棣直接大惊失色。
如今在太原府闹的匪灾,远不是那知府上报的那样简单轻松,一开始或许真的只有千余人的乌合之众,但是因他这个知府剿匪不利,反而因剿匪为由,变着法的加派赋税大笔的捞钱,导致更多活不下去的民众投身匪贼。
如今肆虐在太原府的匪贼,早已经有了六七千之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
事实上,地方官员,报喜不报忧,或是出了实在是掩埋不住的灾祸,那也是尽量的往小了说,这种行为,历朝历代皆都有,但唯独洪武初期最为严重。
其一便是这些官员乃是元朝旧吏,而元末时朝廷的腐败和混乱程度,在整个历史里都堪称一绝,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今换了朱元璋当皇帝,这些地方官员却还是和元朝时一样。^@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而这其二,则是因为朱元璋的吏治太严,毕竟是好不容易得来的乌纱帽,谁也不愿意就这么轻易就丢了,更何况说不定还有掉脑袋的风险。
所以太原的这位名叫柯大同的府尹,故意将此次匪灾往小了往上报,便是想要拼一拼运气。
毕竟即便是朝廷派来的人剿匪不利,他这个当地的制服也要背锅,那为何不干脆搏一搏,说不定真来了什么绝世猛将,能轻易将这些贼寇消灭的一干二净,到时候他柯大同自然便可以再施展手段,想办法让人不要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回去。
可是柯大同却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派了朱棣这个皇子出来剿匪,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难说对于柯大同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冲击。
就算是等到朱棣到了地方的时候,柯大同依旧还在准备着能拖就拖的策略。
朱棣听着这位抓回来的同知说明的消息,顿时脸色铁青,贼寇突然从一千变成六七千,虽然依旧是未经历过训练的乌合之众,但数量却远超出他所带来的兵力。·y_u+e\d!u`y.e..+c?o.m/
而何奎同样脸色不好看,且先不提这太原知府欺上瞒下的事情,就说这次剿匪,是考验朱棣是否有领兵打仗的才能,但是前提是,不能让朱棣出现半点闪失。
所以给出的兵力也是足以成碾压之势,一千精兵加上三百精骑,两边人数相当,一方是乌合之众,一方是久经训练的精锐之师,只要朱棣不是个绝世大草包,即便是仗打的难看一些,总不会出现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可现在看来,朱棣这边的兵力已经不占优势,虽说也不是全然无半点战胜的机会,却也容易让朱棣身陷险境,不管怎么说,朱棣也是个皇子,何奎不敢冒这个险!
“燕王殿下,此事乃是这太原制服欺上瞒下,非你过错,不如咱们这便启程回京吧,杂家定然将此事报告圣上!”
只是朱棣却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瞿通和沐英两人,二人则也已相同的目光回像朱棣。
这三人包括朱棣,眼中其实都是跃跃欲试的神色!
那柯大同隐瞒匪灾程度的事情固然可无,但是同时却也是在创造机会。
如果朱元璋知道太原的匪灾闹到这种程度,早就让山西的卫所出兵平叛了,那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原本一千对一千,精兵对战一群乌合之众,朱棣便觉得有些大材小用,算不得让自己显显身手,而现在一千对六七千,却是正和朱棣的意。
沐英此时也是一脸激动之色的说道:“就算是匪贼多上几倍,乌合之众还是乌合之众,燕王殿下您的兵我见识过,皆是精锐,以一敌十绝不是问题,某有把握以少胜多,战而胜之!”
以少胜多的战役,几乎是每一位将领的最高追求,沐英自然也不例外,他正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此时更是信心满满。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比六、一比七又不是什么特别夸张的兵力差,在双方兵员素质有差距的情况下,战胜的几率依旧很大。
更何况,朱棣这边的将士,可是穿戴的全甲,甚至还有骑兵!
朱棣点头随后又看向瞿通,瞿通终究是年纪大些不似沐英这般冲动,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