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守城
朱棣闻言冷笑道:“骑兵珍贵,军饷从不曾克扣,日日皆有肉食,那你当朝廷给你们的待遇便是应当的么,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报销君恩只在今朝,切不可有丝毫退怯!”
张烨被朱棣一句话便怼的说不出话来,只得硬着头皮说道:“燕王殿下所言极是,末将定当死战不退,不负殿下和圣上恩德!”
而后张烨就回了和营帐自家兄弟商量,结果依然是觉得此战十死无生。/比1奇&中?@文2!网?\> ?#追!\最[,/新/×?章>^<节??\
“大哥,别多想了,”同胞兄弟张涑劝道,燕王殿下年仅十岁,还是这个皇子都尚且不怕,我等武夫还怕个什么,咱总不能比他个小孩子的胆子还要小吧,那朱棣可是要御驾亲征的,咱们若是能护住他的周全,就算是仗打输了,那只要咱们活下来也是大功一件,日后平步青云岂不是指日可待?”
张烨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只觉得豁除去了,咬牙切齿的说道:“那就干,特娘的,三百打两千,真活下来老子也肯定能升官了!”
……
王焕,字怀英,太原阳曲县人,也是如今阳曲县的县令,只不过他不是元朝旧吏,而是洪武元年举孝廉成了阳曲县的县令,这也是在科举未开之时,明朝绝大多数底层官员的升任之路。/比1奇&中?@文2!网?\> ?#追!\最[,/新/×?章>^<节??\
这种举孝廉的方式,或许无法选出足够有才能的官员,但上任的官员绝对是对故土有着难以舍离的感情。
毕竟古代宗族观念强盛,且人口流通很小,一个县里,往上数上个几辈,都可能是亲戚朋友。
方山县的县令,在城破之前,死战不退,便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县令或许可以逃走,但是城里的亲眷呢,其余沾亲带故的百姓呢?
王焕的情况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他运气好一些,在方山县被破城的消息传出来后,他便立刻让县中大户出粮出钱,修筑城墙,整顿兵甲,招抚饥民。
整个太原府最大的贼首关中兴,也曾打过阳曲县的主意,但是发现阳曲县城备森严后,直接绕开了阳曲县,去了其余没有城墙时保护的村镇继续扫荡。
只是正是因为关中兴在其余地方的肆虐,激起了更多的贼匪,莫名的就又聚集起来了一股两千人的匪贼,因为周围村镇都已经被关兴平抢夺一空了,只剩下阳曲县还是安然无恙的,所以这群贼匪竟然直接将阳曲县给围住了。)?微)趣:·小¢说}1t {?首÷发¨-
“县令大人,贼匪已经上了东墙,咱们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县尉大人请县令您给个办法!”
王焕的脸上带着疲态,但此时依然拔出平常只用作装饰用的文士剑,对着身后的乡勇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可还记得几日前方山县的惨案?”
“为了咱们的妻儿老小,亲朋眷属,有口气的都随我上城墙杀敌,将那群匪寇打回去!”
“对!杀匪寇!”
“杀!”
差不多由十几名差役和一百多青壮组成的乡勇齐声大喝,不惧生死朝着阳曲县东城墙奔去。
这些乡勇并不仅仅只有阳曲县城内生活的百姓,还有许多人是这半个月来被贼寇害得家破人亡的四野乡民。
他们这些人一个个皆都和贼寇军有着深仇大恨,虽然这一群匪贼是刚刚冒出来的,并非是害了他们的关中兴那一伙人,但他们那里在乎这些个,只要是匪贼那便是他们的仇人,这种仇恨的加持下,又恰好遇到一个敢做事的县令,自然是争相赴死守城。
就见王焕一个文弱书生,却一脸悍勇之气的带着支援而来的乡勇登上城墙,不管不顾的朝着匪贼冲杀而去。
他不懂什么武艺,提着一把好看但是实际上连刃都没有开过的文士剑,只是闭着眼睛夏姬八砍,自然是一个匪贼都砍不死的,但是这种身先士卒的行为,确是让守城的官民们士气大涨。
一些乡勇十分自觉的围在王焕的身旁照看着,避免王焕这位难得的不惧生死的好县令伤在了这些匪贼的手上,甚至于还有一些人自发的用身体给王焕抵挡砍过的武器。
当然,倒也不是那么壮烈,因为砍过来也就是锄头铁锅什么的,砸一下生疼,但是只要不砸到脑袋上,就不会致命。
这也是为何乡勇只有百来人,却能在这两千多人的手底下守住这么久,毕竟说是攻城,其实就是一群饿极了的老农爬上城墙,然后和这些乡勇们厮斗而已,他们根本就不会打仗。
有着王焕身先士卒,乡勇们顿时气势如虹,奋力杀敌,转眼间就将登上城墙的匪贼全部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