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战报
应天,皇宫,暖阁。{?^0÷?0·?小]%说ˉ?网? μ无±¨?错\}£内_?{容?
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李文忠、傅友德等一众文武重臣齐聚一堂,此时商议的乃是一件大事,便是彻底废除盐引制度,恢复盐铁茶朝廷公营,所收入直接纳入国库,不经任何人之手。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周远和朱元璋讲过盐引制度的危害后,朱元璋就已经停下了签发盐引。
只不过之前已经签发的盐引不算作废,毕竟那些盐商也是出了真金白银的,朱元璋也干不出这种吃干抹净的事。
如今盐场已经将最后一张的盐引交付干净,接下来便是正是废除盐引制度。
叫几人来商议,便是这未来的盐铁茶经营的模式!
其实,比起这些人,朱元璋更想要和周远,甚至是李景隆来探讨,周远自然是因为其在朱元璋眼中是无所不能,而李景隆,则是因为对于给朝廷赚钱的这件事情,朱元璋信任李景隆更甚于眼前这几个人。
但奈何,朱元璋不好意思总是打扰周远,同时,李景隆此时早就离了京,去选地建厂,准备给未来开海做准备。?j\i~n¢j^i?a`n,g`b~o`o/k,.\c!o+m¢
比起李景隆对于开海保证的利润,朱元璋甚至都有些看不上这盐铁茶这种曾经的经济命脉了。
既然如此,朱元璋也不想再让李景隆分心,专心搞好开海就好!
其实朝堂上关于废除盐引制度,一度都有很大的争论,与以往不同,之前朱元璋一道命令下发下来,一般都是文臣反对,而武将们则是无理由的拥护。
但是这一次,因为盐引关乎边军的军饷和军粮,反倒是武将集团微词颇多。
毕竟这事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别的不说,以往来送军饷军粮的乃是买了盐引的盐商们。
这些盐商们,当然可以任由他们拿捏,所收获的好处多多,而且还不用担任何风险和责任。
毕竟重农抑商,古往今来都是国策,他们从这群盐商手里捞好处,说不的还算是响应朝廷的政策。
但是现在若是废除了盐引制度,负责他们粮草军饷调度的就会变成朝廷,对于这群文官大臣们,平日里不给他们找麻烦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自然别说去拿捏他们!
只不过此时武将集团的领头人徐达不在京中,而剩下李文忠却又是和朱元璋穿一条裤子的,所以就算是这些边军将领们意见再大,却也改变不了任何,废除盐引的事情还是放到台前。+b¢o+o_k′z¨u¢n¨._c+o?m~
此时商讨完废除盐引制度的事情,按理说便可以离去,朱元璋却是留下了几人,满脸笑意的拿出一封奏折,递给了几人。
看过折子上所写内容后的众人,皆都是眉头一皱。
这折子自然是何奎报上来的,详细的记载了太原知府欺上瞒下,谎报匪灾情况的消息。
欺上瞒下,往小了说是欺君之罪,往大了说,都能算是通敌叛国了,很难说朱元璋会不会再次大开杀戒。
在场众人,唯独胡惟庸表情最为精彩,他刚刚上任中书右丞,或许可以以此为契机,施展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权利这东西,可不是他上了位就有的,若是能依靠此事在官场上掀起一场大地震,那毫无疑问,他可以插手的事物将会更多。
而李文忠则是几人中眉头皱的最紧之人,他是武将,关心的自然不是欺上瞒下,而是匪贼的真实情况。
因此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开口向朱元璋问道:“圣上,太原府匪灾严重,燕王殿下……”
原本是担心事情有变,朱棣年纪太小,是否能处理得当,只是话说了一半,李文忠突然又闭上了嘴,因为他发现朱元璋此时的脸上竟然带着笑意。
反常,实在是太反常了。
地方官员欺上瞒下,谎报匪灾规模,这种欺君的事情,朱元璋竟然没有吹胡子瞪眼的生气,反而脸带笑意,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所以李文忠看见朱元璋笑容,一只半悬着的心也突然落回了肚里,这样看来,多半要么是灾情没有想象中严重,要么就是朱棣立了大功!
毕竟朱棣可是朱元璋的亲儿子,论关系可比他近多了,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朱元璋绝对不可能是现在这般模样。
“怎么了文忠,为何不把话说完?”
朱元璋笑了一声说道,这轻松的语气和模样,皆都是让众人一愣,显然他们也注意到了朱元璋的反常。
而朱元璋问了李文忠一句话,却又不等李文忠回答,反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