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同窗之谊
如今大明的火器也是才刚起步不久,一切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因此,造一些巨炮,走一些弯路,错路,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8^4\k/a·n¨s·h`u\.`c/o*m_
其实,历史上的火器发展,同样也是循循渐进的,即使是在后世二战的时候,火器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相当远的一段路,德国制造火炮的部门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么?
孟龚光造的这款炮,在德国造的那款巨炮面前,都只能称之为小不点。
一战时期,德国为了扩张领土,向世界范围内到处挑起纷争。在一场法国与德国的战役中,希特勒为了突破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于是便下令研究重型火炮。
于是,古斯塔夫列车炮便应运而生,总重量足有一千四百吨,就连发射的炮弹都有八吨之重。
这东西,使用起来,甚至还需要起重机起吊炮弹,最后用一辆轻型坦克推动炮弹,才能够发射。
为了研发这东西,德国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钱和精力,至于这东西的结果却是,发现战场上根本没有能用到这东西的场所。
花费的钱和时间,全都白白的打了水漂,甚至于整个二战,这么个东西,一炮未开,直到德国战败,这款古斯塔夫列车炮,直接被人给炸毁了。#?兰°?e兰D文?t学 这样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但教训是摆在那里的,如今孟龚光提前走了弯路,只要吸取了教训,日后不会再犯,反而是一件好事。 “燕王殿下,实在是让您见笑了!” 孟龚光此时脸上满是惭愧,尤其是在面对朱棣的时候,更是如此。 朱棣笑了笑,表示无需在意,随后言道:“孟领事倒也无需在意,你这巨炮虽说不便行军携带,却也不是完全无用武之地,正所谓兵法上讲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造出来的炮我认为也是一样的。” “便如眼前的这一门巨炮,虽然因为过于沉重所以无法行军,却可用作守城之用。” “这样一来,可以不计较其重量,只要架好在城墙上,便不用再挪动了,毕竟守城需要的恰好就是这种威力大,能尽可能多的摧毁敌人攻城器械或者造成敌人大量伤亡的武器!” 听着朱棣所言,孟龚光脸上黯然之色一扫而空,反而是恍然大悟了起来。:2\3?83,看t?t书@?网?;` ?\首μo?发?: 是啊,这巨炮还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行军打仗用不上,但是守城的时候用来却是刚刚好。 而朱棣此时还未说完,而是继续讲解道:“就像是我刚刚说的,我觉得火器要根据不同用处,来进行侧重点不同的研发!” “便如安放在战船上的舟炮,需要考虑的侧重点又有不同,虽然同样和守城炮一样,不需要考虑重量问题,但是海上时有波浪,对于精准度就要有更高的考虑!” “而在行军时所能带上的火炮,我将其称之为野炮或者山炮,威力大一些当然最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便携性,如果能做到让一个人便扛起来的话最好,若是不行,也要做到两人至多四人就能能将炮轻松的挪移,即便是威力小了些,但只要数量提上来,依旧可以让敌人损失惨重!” 朱棣依照着周远曾经和他说过的各种火炮的用途来给孟龚光解惑,而孟龚光越听,他眼睛里的光芒便是越亮。 这种对于火器跨时代的认知,便仿佛是直接帮他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下子让他对火炮的改进有了新的方向。 反倒是李景隆突然有些不解的问道:“但问题是,若真有这么多种类的火炮,用起来会不会有些杂乱?” 朱棣闻言笑着解释道:“怎么可能,你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这军中兵种尚且还有不同,像是弓兵,矛兵,盾兵等等。” “就连骑兵都要分成重骑和轻骑,所适合的战术和战场可有不同,兵种尚且如此,火炮为何不能根据用途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品类?” “原来是这样!” 听见这么解释,李景隆听了连连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对于战争的理解,此时还完全依赖兵书上写的最粗浅的内容,只以为两边战阵排开,然后比得就是那边的人多,谁就赢了,却是没细想到这么多的不同。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和朱棣在兵事上的差距,莫名的突然有些庆幸自己没有继续选择子承父业去当将领的决定。 至少现在看起来,他好像对于此道确实没什么天赋,反倒是商业经济方面更适合自己! 而孟龚光,则继续问道:“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