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七雷响

第三百三十一章七雷响

骑兵之间的抗争,比得就是谁胆气壮,谁的骑术更老道,可以说,骑兵并不靠个人勇武,更多的则是经验。′s~o,u¢s,o.u_x*s\w*.?c?o.m!

有经验的骑兵部队,往往冲到一定距离,就会自发减速以伺机变阵,而纪律不严明的骑兵,会有一些人冲得快了,一些人冲得慢了,一些人冲着冲着就逃跑了。

如果双方都队形整齐,就要看谁更有胆气,敢不减速、不变阵,还能全力冲锋者,只要数量悬殊不大,基本上属于稳赢那方。

但若双方都是头铁娃,互相硬冲,那骑兵之间的碰撞将会异常惨烈,并在短时间内就分出胜负。

朱棣的这三千骑兵,皆都是投明的蒙古人,别的不说,反正骑术自然不是朱棣所能教导的,一个个都是玩马的行家。

但是他们依然有需要单独训练的地方,那就是用火枪。

朱棣冒着这群人有可能反叛的风险也要把这些骑兵调出来,可不准备让这群人继续玩骑射冲锋那一套,而是在骑射的基础上,必须要学会使用火枪。

并且适应火枪骑兵的战术和战斗方式。¨搜%搜\°小???说+?#网? £ˉ?无^错#内μ容>

周远和朱棣讲过,火枪骑兵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那仗打的堪称是滑稽至极。

经常在临近射程的时候,双方骑兵齐刷刷停止前进,任由将领怎么催促都无用,端起火枪在那儿隔空对射。

尤其是哥萨克的火枪骑兵,这些人多是雇佣兵,而非为宗教或是国家作战,自然不可能愿意为了雇主付出生命的代价。

火枪骑兵并不是西方专属,明末时期,还在关外的建奴就玩过这种东西。

《金史·蒲察官奴传》:“持火枪突入……枪制,以勒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贯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于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药尽而筒不损。”

还有一本《赤盏合喜传》也说过:“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余步,人不敢近。”

也就是说,当时的建奴,骑兵搭配的用火枪根本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放火的。

运用骑兵的高机动性,飞速的冲到大明这边的阵前,最后便开始用火枪近距离喷射出来的火星来点燃明军营帐,即可烧毁物资,又可弄乱敌阵,打击士气。¢d·a¨n_g′y`u′e`d?u`._c¢o¢m′

不能说完全无用,考虑现实的话甚至算是一个不错的战术,但说实话,朱棣听完之后便觉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其实在元明争霸时期,火器就已经算是军队的常规配置了,但是无论是元军还是明军皆未开发出火枪骑兵的战术肯定是有原因的。

依照朱棣想来,肯定有人想起来过,但是试验过之后发现效果一般,所以骑兵依旧还是骑射和冲锋。

想想原因也很简单,骑兵最大的震慑力便是高强度的机动性,杀伤力则来自于骑射和冲锋。

而带上一把火枪,以如今的火器程度,论射程可能还真不如弓箭,且瞄准射击填装弹药,肯定会影响机动性。

从某种角度上讲,火枪的出现甚至于可还算是对骑兵战斗力的一种削弱。

但是朱棣却依然执意要让自己的骑兵练习火枪的战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而这其中最大原因,当时是来自于陈启光!

火枪的射程陈启光已经无法再进一步改进,所以在听完朱棣的需求之后,陈启光便直接在机动性的问题上开始下手。

单发火枪在装换弹药的时候,必然是要花费时间的,这也是为何会占用骑兵机动性的原因所在。

想要解决这一点,最直观的办法无疑就是让火枪变为连发,这其中当初给朱棣改造的那个初具散弹枪的短柄火枪给了陈启光一定的启发。

朱棣的那把特制短柄火枪,其原理就是过量的火药,以及多管的枪口,所以能一次性发生出大量的铁砂。

射程虽短,然杀伤面积大,无需瞄准,且威力也十分可观。

而后陈启光便突发奇想,那若是减少火药用量,将短柄改为长柄,并多适配几个枪管,每一发只发射出一根枪管里的弹药,待得将所有枪管里的子弹打完,才需要重新装填,这样算不算是另类的解决了火枪只能一枪一发的问题了?

陈启光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恰好大名鼎鼎一种叫做‘五雷神机’的火器设计理念很像。

而之所以大名鼎鼎,那是因为发明这东西的乃是抗倭名将,戚继光。

这五雷神机,有五根火药筒,可旋转轮换射击,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