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火箭回收需要控制系统不断接收地面遥感数据,然后不断的运算,要让火箭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下一步要怎么做。
还要根据火箭自身的状态,因为火箭在回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大风等等。
所以这些都要提前进行计划,火箭根据自己的状态来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采用芯片控制技术,可以让火箭的运算速度更快,反应更快,也可以降低火箭本身的重量。
当然国家层面还有战略考虑,考虑到未来战争等等因素,所以国家在某些技术方面的应用,是比较保守的。
因为国家层面一旦太激进,很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技术这个东西,一旦新一代技术运用,那么上一代技术就会逐步淘汰,
最终上一代技术会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面,相关的技术人员也会逐渐抛弃这些技术。
其实李松在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优秀的火箭技术,离不开冷战的功劳。
因为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前,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吃老本。
甚至老本还吃不明白,比如后面分家的肥熊那边,生产冷战时候的战略轰炸机,还需要考古。
而阿美搞了一个重返月球计划,也是搞的一地鸡毛,就是因为一旦技术不用了,啥都没有了,要想重新搞,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而且到后面阿美那边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项目,那百分之百的要比计划的费用多很多。
只要有个名头,费用使劲的涨,某个州搞什么高铁,计划几百公里,最后一百多公里,然后喊了多少年投了多少钱,结果一公里铁路都没铺设……但是前期的钱了……后面要是再搞,加钱。
李松拿出来的技术是相当的高,主要是这个时间段火箭的技术那是相当的高,阿美的土星号,肥熊的能源号,这些技术都是杠杠的。
当然李松拿出来的火箭技术不是完整的,控制技术这些都没拿出来,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因为李松也要用新一代电脑。
但是现在芯片还没制造出来,所以李松就没拿出控制技术。
反正火箭技术这个自己暂时不着急,因为火箭发射场的基础建设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先拿火箭技术,也就是让内地先搞,比如材料,比如加工,等自己要搞了,内地已经消化吸收了自己拿出来的技术。
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免得自己拿出来完了,自己又要等技术公关什么的。
正月初十晚上是情人节,李松陪阿琳过情人节。
然后星期天也陪阿琳。
1981年正月十二,星期一李松来到百盛半导体研究所溜达了一圈,这里两个项目不是短时间可以出成绩的。
溜达了一圈就去了不远处的凤凰电视台,奇妙杂志社现在也在这里办公了。
电视台与研究所都是以前的厂房改造的,港岛的工业逐渐没落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金融以及服务业,所以现在港岛的人热衷炒股。
李松来到电视台,刘家乐来汇报工作了。
“老板,大家对我们的庆祝晚会反响很好,纷纷要求我们在重大节假日继续做。”刘家乐首先说道。
李松还没看到过晚会剪辑之后的录像,不过也知道肯定精彩,特别是抽奖环节,毕竟那可是价值三十万的房子啊,谁不羡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