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9章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他缺的是参考、资金和基础实验,而这三点,李干通过大中投资解决了前面两点,而基础实验,通过连续不断的测试,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

其实,有了前面两点,下面一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况且,还有李干这么个超级大BUG的存在。

航电系统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包含了电子作战系统。

李干的计划是,逐个逐个核心地攻克,逐渐完善整个大系统。搞出个初代版本装机使用,再逐渐完善。

就好比后来的智能手机,一代一代地叠加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的时间能够压缩到一个季度,那些手机厂商恨不得每个月都开新机发布会!

吴强正在使用低头焊接集成电路。

李干示意翟飞不要打扰他,先行去看铺在长条桌上的放大比例线路图。

前世试飞歼-20的时候,李干对最新那套航电系统有过深入研究,总体设计图就是他画出来的。

很多人感到奇怪,歼-10C为什么强悍如斯,居然在现代空战中打出了0比6的骇人听闻的战绩。

而且创造出了距离高达181公里的超远距射杀!

这是人类历史上距离最远、含金量最高的空空导弹击杀记录!

对象是法国人吹得天花乱坠的阵风战斗机!

实事求是地说,阵风战斗机的综合性能并不差,甚至一些方面是超过歼-10C的,比如起飞加速性能、瞬盘能力,都略胜与歼-10C。

但是!

歼-10C的航电系统远远超过了阵风!

因为歼-10C使用的航电系统,大量采用了歼-20的技术,这可是跨时代的优势啊!

即便是单机对抗,歼-10一样能压着阵风打,更别说体系作战下的优势了。

此时,李干画出的这幅航电系统线路图是做了精简的,因为一些部分以当前的技术难以达到,只能先搞一个简单版本的用着先。

他发现许多地方被用红色铅笔圈起来了。

翟飞解释说,“团长,圈红的是已经完成技术攻克的部分,现在的难点还是集中在相控阵雷达上,尺寸还是太大,强哥正在想办法缩小发射板的直径。”

李干说,“让他完成手上的工作后,立即过来见我。”

“是。”翟飞立即去了。

李干返身回到座位那里拿起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了一叠资料,耐心地等着吴强。

半个多小时后,吴强走出来,神情疲惫。

“雷达天线孔径越大,能塞进去的发射/接收单元就越多,雷达性能就越强。”

李干直接开口说,“所以机头直径越大,能搭载的机载雷达尺寸就越大,性能自然更强。”

“我们现在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既然制作工艺方面的提升不大,就该考虑从材料方面入手。”

吴强顿时就来兴趣了,他喜欢和李干聊天,不单单因为李干超好说话又好听,更因为李干的技术思想总是很超前,常常能够提供绝佳研究方向。

李干指了指角几上的资料,说,“你们先看看这个。”

吴强和翟飞拿起来仔细看,越看越慢。

“氮化镓?”吴强疑惑地看着李干。

李干微微点头,“氮和镓的化合物,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几乎不被任何酸腐蚀。”

这一句话,让吴强当场石化。

这些特性,不正是雷达天线最理想的材料吗!

传统雷达是要机械旋转进行扫描的,而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不动的,通过不同方向的阵列发射雷达波来实现更大范围的扫描。

这意味着,要在一定孔径里,塞进去更多的模块。

李干提出的指标是1400个。

而吴强团队尽全力攻克,也才能做到700多个,进度条堪堪超过50%。

继续在制作工艺上死磕意义不大了。

李干说,“此前,我委托通力材料所尝试制作这种化合物,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投入运用只差临门一脚。”

“老吴,你先把手上的工作放下,去一趟通力材料所,提出具体需求,这样他们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吴强连忙问,“能实现1400个模块吗?”

李干点头,“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要看你们具体的工程落实程度。”

翟飞问,“团长,氮和镓是稀有矿,原材料不容易获得吧?”

李干一笑,指了指吴强手上的资料,说,“这里有一份土质勘察报告,我国稀土矿储量很庞大。氮和镓这两种

不想错过《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