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手中的塑料袋里,两个圆柱形物体随着步伐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响声——和现场缺失的白酒瓶容量一致。
对陈维的第二次询问在小区花园进行。这个单身男人蜷缩在长椅上,望着201室的阳台,忽然说:“其实我知道她每天9点吃早餐,10点会去阳台收衣服……” 他摸出皱巴巴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李曼莎的作息:8:09回家,8:15热牛奶,8:30擦地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记这些做什么?”陈立峰接过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写着“9月11日 多云 适合行动”。
陈维突然颤抖起来:“我本来想今天早上找她借酱油,可是……” 他猛地捂住嘴,眼里泛起泪光,“我没想过杀人,真的没想过!”
远处,李坤正拎着垃圾袋走向垃圾桶,蓝色工装裤口袋里露出半截白色布料——和现场发现的浸满酒精的残片材质相同。陈立峰站起身,拍了拍小林的肩膀:“该去会会10楼的‘修电视师傅’了。”
李坤的工位在工厂钳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中,他正专注地打磨零件。陈立峰注意到他左手食指缠着纱布,班长说:“昨天操作失误划的,他啊,最近总魂不守舍的。”
办公桌上,李坤的手机屏幕亮着,锁屏是张全家福:妻子抱着女儿,他站在旁边傻笑。但陈立峰发现,照片背景里的窗帘花纹,和18栋201室卧室的窗帘一模一样——那是李曼莎上周刚换的新款。
“李师傅,”他敲了敲桌面,“9月11日早上8:30到9:37,你说在朋友家修电视,可朋友说你8:45就走了。” 他晃了晃便利店小票,“这半小时,你去哪儿了?”
李坤的手突然抖得握不住工具,金属零件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我、我去买烟了……”
回到刑警队,技术组传来重大发现:李坤家中的望远镜镜片上,提取到18栋201室的玻璃反光颗粒,说明他长期观察该房间。更关键的是,他电脑的浏览记录里,频繁出现“家庭主妇作息表”“如何伪装维修人员”等关键词。
“队长,现场的白酒瓶盖和他买的那瓶匹配,”小林举着报告,“而且他工位上的剪刀,和伤口的锯齿状痕迹完全吻合。”
陈立峰盯着白板上的时间线,忽然发现陈维的“偷窥癖”和李坤的“精准踩点”形成互补:前者提供了受害者的生活规律,后者利用这些规律实施犯罪。但两人并无交集,难道只是巧合?
暮色中,陈维坐在小区凉亭,望着警察带走李坤的背影,终于松了口气。他摸出藏在花坛里的u盘,里面存着近三个月来偷拍李曼莎的视频——从她弯腰捡玩具到晾晒内衣,每个细节都被记录。
“对不起,”他对着201室的方向喃喃自语,“我只是想保护你,没想到……” 话音未落,肩膀突然被拍了拍,陈立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保护她?所以你昨晚蹲在她家楼下,看见李坤进去却没报警?”
陈维猛地转身,看见刑警手中的u盘正在读取数据,最新一段视频显示:9月11日8:25,李坤戴着棒球帽敲响201室的门,李曼莎开门时露出微笑——那是面对熟人时才有的放松表情。
审讯室的强光下,李坤终于摘下了伪装。他盯着桌面上的望远镜、便利店小票、带血的布料残片,突然笑了:“你们怎么发现的?是那个钱包吧?我明明擦得很干净……”
陈立峰没有回答,只是将李曼莎指甲缝里的皮肤碎屑检测报告推过去:“你的dna,早在你划伤她的时候就留下了。”
李坤的笑容凝固了。他想起行凶时,受害者拼命抓挠他的手臂,当时以为戴了手套就没事,却没想到指甲缝里藏着致命证据。还有那个钱包,他弯腰捡取时,袖口蹭到了血迹,却以为藏在衣柜深处就不会被发现。
陈维的住所里,技术员找到了他偷拍的全部视频。其中一段摄于8月15日,李坤在楼下便利店买烟,恰好出现在镜头边缘,目光正望向201室方向——那时起,他就被另一个观察者盯上了。
两个男人,一个用望远镜记录美好,一个用笔记策划罪恶,在同一个小区里,形成了诡异的镜像。当陈维还在为自己的“暗恋”愧疚时,李坤早已将那些作息记录转化为杀人路线图:几点送孩子,几点吃早餐,甚至连卫生间毛巾的摆放位置都了然于心。
警车呼啸着驶出小区,李坤的身影在夜色中逐渐缩小。陈维站在阳台上,望着对面空荡荡的201室,忽然发现10楼某个窗户闪过微光——那是李坤家的方向,此刻正被警方的勘查灯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