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难得的来了一轮炮火准备。
双方打了十二天,鬼子对守军的阵地位置早就熟悉,所以炮弹打的都很准;
炮弹群基本都落在了西区队的一、二线阵地上,造成了不少伤亡。
经过连日作战,西区队和配合作战的民兵己伤亡近半;
为了保持防守的强度,乐涛将两个民兵排全部补充进了西区队,使得西区队又恢复了建制。
之前伤亡较大的三区队同样得到了一个民兵排的补充,经过数日的休整,三区队己经恢复了战斗力,作为预备队使用。
600多人的男女民兵编成了12个民兵排,现在补充了4个男民兵排,还剩8个。
鬼子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游击队的监视,乐涛见鬼子要拼命了,也不再藏着掖着;
将炮兵区队的8门飞雷炮全部增援给了一线,西区队长这些炮全部藏在备用的炮位上。
这些炮位全部藏在磨盘崖大石头的后面,处于鬼子炮火打击的死角内,顺利的躲过了炮击,就等着阴鬼子。
鬼子的炮火准备持续了十几分钟,几乎打光了一半的炮弹储备,接着就向山寨内部延伸,打击守军的士气;
炮火刚一延伸,步兵群就开始发起了集团冲锋。
由于中路的攻击正面太过狭窄,几百鬼子展不开,所以筱原少佐向两翼陡峭山地各派出了百人;
这些都是佯攻部队,用来牵制守军的。
西区队在两翼各有两个班,见鬼子下了重注,作为预备队的三区队立即向两翼各增兵一个班;
三个班凭借险要的地形,足以挡住三倍以上的鬼子,100名鬼子翻不起什么浪花,双方的较量还是在中路,都是重兵。
也不知什么原因,二区队的兵力似乎被抽调干净,后山守军只剩下一个排,这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中路鬼子有400多人,分成了多个梯队,排成严整的散兵线,密密麻麻的涌向磨盘崖主阵地;
鬼子并不是在打人海战术,他们单兵之间的距离在三到五米之间,前后梯队距离三十米,重机枪部署在三百米外提供远程火力压制。
步兵炮、迫击炮在一公里外提供火力支援,专打守军的重火力,筱原大队的进攻非常有章法,给守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乐涛动用了除火箭炮以外的所有轻重武器用于防守,火箭排也做好了随时出手的准备;
可以说这是一场双方的生死较量,几乎都梭哈了!
当鬼子散兵线推进到山脚下时,守军的重机枪开火了,一排排大口径子弹雨点般喷向鬼子,瞬间就扫到了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