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1章 历法

不耽误,反倒更加便利!”

“至于公历中的七日一休,也好办。”朱高煦补充道,“不必学西人那些神神叨叨的名字。就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第七日,乃是主所定的安息日,就叫‘星期天’。”

至此,所有的问题,都被朱高煦用一套套无可辩驳的方案,完美解决。

整个内阁,再无一人有异议。

朱高煦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恢复了平静。

“既然内阁通过,即刻拟旨。”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议事厅里回响,清晰而果决。

“第一,以大秦监国太子之名,昭告天下。自明年,即耶稣降世历一千四百一十六年起,启用公历纪年与农历纪年。我父皇‘永乐’年号依然使用,与公历并行,以彰显国朝正统。之后新帝登基继续拟定年号,与公历纪年并用。”

“第二,为修正儒略历千年之误差,使天时与历法相合。公历一千四百一十六年,一月一日之后,直接跳至一月十一日。凭空抹去九日,以正视听!”

“遵旨!”

内阁官员们齐声应诺,声音洪亮,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在强行“改造”了他们的信仰之后,又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姿态,“改造”了他们的时间。

旨意很快传遍了新京城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聚集在张贴告示的墙下,听着识字的人念着上面的内容,一个个目瞪口呆。

“啥?明年开始,用新历法?一上来就是1416年。”

“一月一号过完,直接就到一月十一号了?俺的工钱咋算?”

“公历?农历?这是啥玩意儿?以后过年到底看哪个?”

而米哈伊尔,手捧着那份刚刚颁布的诏书,独自站在朱高煦给他的住处,晚风吹动他宽大的衣服。

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他心神巨震。

这位东方君主,用东正教的纪年方式,包裹着华夏《授时历》的精密内核,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时间法则。

他不仅要当信仰的守护者,他还要当历法的定义者。

米哈伊尔抬头,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和敬畏。

他忽然觉得,自己所以为的,要将主的荣光洒遍这片土地的使命,是何等的可笑。

他不是在传播福音。

他只是在为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兵部尚书也答不上来。

“看,”朱高煦摊开手,“这就是问题所在。年号,只能让我们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的任期内。但要将不同朝代的事情,放在一条长河里比较,就得反复换算,极其繁琐。而一个连续的纪年,就像一把长尺,从古至今,刻度分明。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后,差了多少年,一清二楚。”

“我保留年号,就是保留了天子治世的尊荣。‘永乐’这个年号,会永远记录在史书上,告诉我父皇的功绩。但我们大秦,要立万世之基业,眼光要看得更远!我们需要这把更长的尺子,来衡量我们自己,也衡量我们的敌人!”

“至于自降国格?”朱高煦冷笑一声,“一个工具而已,何来国格之说?难道我们用了西人的船型,就是自降国格?我们用了他们土著的玉米,就是自降国格?好用的东西,拿来就是!把它改造得比原来的更好,让它为我所用,这才叫本事!这才叫大国胸襟!”

一番话,说得在场官员哑口无言。

林永康沉吟了许久,他知道,在“实用”这个层面上,自己是辩不过这位殿下的。他换了个角度,提出了一个更实际,也更尖锐的问题。

“好。就算殿下所言有理。但您也说了,那儒略历千年就差了九天。我们就算今日强行抹掉这九天,如何保证以后不再出错?难道要让我们的子孙,再过一千年,又来一次这般争论?”

“问得好!”朱高煦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转身回到主位,声音充满了自信。

“这正是我要说的关键!误差的根源,在于儒略历‘四年一闰’,加的太多了!按照《授时历》的精度,每四百年,儒略历就会多出三天!”

“所以,我的新历法,规则如下!”

他伸出手指,一字一顿。

“凡年号能被四整除者,为闰年,加一日。此为第一条。”

“凡年号能被一百整除者,虽能被四整除,亦不算闰年,为平年。此为第二条。”

“凡年号能被四百整除者,虽能被一百整除,仍算闰年。此为第三条!”

“如此一来,每四百年,我们不多不少,正好闰九十七天!平均每年,就是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天!与郭守敬的《授时历》,分毫不差!”

这套后世被称为“格里高利历”的精密算法,被朱高煦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清晰地展现在十五世纪的这些东方官员面前。

不想错过《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