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村民们心里也存着善念,都是愿意的。
少数几个颇有微词,但是大伙儿都如此,也就少数服从多数了。
“快看看我家这红薯,你看这一个,比我家小孙子的手臂都要粗了。”王婶子笑个不停,坐在地里扒红薯,沾满泥土的脸上笑出了深深的皱纹。
李叔也抹了把汗,“是挺大个,你看看,我这筐土豆也是,个个滚圆结实,沉甸甸的。”
“快看我家的,一上午往家里挑了十几筐。”
几家人凑在一起干活,高兴之余,都不由得感慨起来,“蔓丫头,真是咱们村的福星,收了两茬粮食,这饥荒算是彻底过去了,任他粮价涨得多高,咱们也不怕了。”
“就是,有粮才有底气,咱们大家伙儿可着劲儿干,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的。”
“哎哎哎,你们干活儿都快一些,我看蔓蔓家的地也该收了,就她们娘俩在家,山上那么多地怎么收得完,这红薯和土豆可沉得很,咱们得过去帮忙啊。”
“是了,肯定得去帮忙,我家后日应该就干完了,到时候全家人都过去。”
大伙儿都商量好了,只要有空的都去帮忙收地,也不要工钱,也不要人家管饭。
乡下人朴实勤快,得了人家的好,如今没有更多的法子回报,只能卖一卖劳力。
要是出不上力,这心里总归是不踏实的。
苏氏和林蔓蔓的确是在为地里的庄稼发愁,自从知道了大傻个儿可以替她设计轨道,林蔓蔓每一次背红薯的时候都很心累,要是能早日用上就好了。
这人果然不能偷懒,一旦懒起来了,就很难变勤快。
母女两个正在地里忙活,突然就来了很多乡里。
贺婶子笑着说,“蔓蔓,可别发愁啊,大伙儿都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