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9章 刘章词集精品一百(二)166冰块灵感来源

烟台三山岛

凌晨四点的三山岛渔港,潮水正漫过防波堤,咸腥的海风裹挟着细密的海雾。!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码头上早已灯火通明,起重机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一场关于冰与海的接力赛正在上演。成吨的工业冰块从制冰厂运来,工人们用铁钩将冰块钩入船舱,这些晶莹的固体即将开启守护海洋馈赠的旅程。

在三山岛,冰块的重要性不亚于渔网和船锚。当地渔民常说:"船里没冰,海鲜没魂。"这个位于渤海湾畔的渔港,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要的渔业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渔民出海捕捞主要依靠木帆船,捕获的渔获只能用木桶盛放,撒上粗盐简单腌制。遇上大风天气,渔获腐烂变质是常有的事,"出海半月,半数渔获喂鱼"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直到制冰技术普及,这一困境才得以改善。1985年,三山岛第一座现代化制冰厂投产,每天能生产20吨工业冰块。这些冰块采用深层海水制成,杂质少、纯度高,融化速度慢,成为渔民的"海上保险箱"。*鸿^特,晓*税-徃/ *首^发,刚开始使用冰块时,老渔民们还有顾虑:"冰这玩意儿又不能吃,还占地方,能行吗?"但当第一次看到用冰块保鲜的渔获在市场上卖出高价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透明的固体就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装冰是个技术活。船舱底部要先铺上一层木板,防止冰块直接接触金属船底加速融化。冰块之间必须留有空隙,让冷气均匀流通。最上层的冰块要用帆布遮盖,避免阳光直射。有经验的老船长会根据航程长短精确计算用冰量:短途捕捞需要准备渔获重量1.5倍的冰块,远洋作业则要达到2倍以上。

距离码头三公里的制冰厂,是整个渔港的"能量补给站"。巨大的制冷设备昼夜轰鸣,盐水池里不断升腾起白色雾气。制冰工人老张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他对制冰流程如数家珍:"先把海水抽到净化池,经过三次过滤,再送到制冰池。等冰块成型后,要用吊车整块吊出来,再用切割机切成合适的尺寸。"

制冰厂最忙碌的季节是每年5月到10月的捕捞旺季。*y_d¢d,x~s^w?./c_o?m.工人们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高温天气下,制冰车间温度却常年保持在零下10c,巨大的温差让工人们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但大家都明白,自己生产的每一块冰,都关系着渔民的收成。

随着科技进步,制冰工艺也在不断革新。传统的盐水制冰逐渐被直冷式制冰机取代,效率提高了3倍。新型冰砖采用真空包装,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慢40%。但有些老渔民还是偏爱传统冰块:"机器制的冰太干净,反而少了海水的鲜味。"

当渔船驶入深海,冰块就开始了它的守护使命。船舱内,渔获被整齐码放在冰块之间,形成天然的保鲜层。每隔两小时,船员就要检查一次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清理积水,补充新冰。在闷热的船舱里,冰块散发的冷气成了唯一的清凉来源。

不同渔获对保鲜温度有不同要求。鲅鱼、带鱼需要-18c的低温环境,螃蟹、虾类则适合0c左右的冷藏。经验丰富的渔民会根据捕捞品种调整冰层厚度:上层放鲜活海鲜,用碎冰覆盖;下层存放鱼类,用大块冰压实。这种"分层保鲜法"是渔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智慧结晶。

但即使有冰块加持,海上保鲜依然充满挑战。遇上台风天气,渔船剧烈摇晃会导致冰块移位,冷气分布不均。2019年,渔民老周的船在海上遭遇风暴,船舱进水导致冰块融化过快,价值20万元的渔获几乎全部变质。这次教训让更多渔民开始配备备用制冷设备。

近年来,随着冷链技术的飞速发展,三山岛的冰鲜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大型冷藏船配备了先进的液氮速冻设备,渔获上岸后可以直接进行-60c超低温冷冻。但传统的冰块保鲜法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小渔船来说,冰块成本低、操作简便,依然是最经济实用的保鲜方式。

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2022年,三山岛建成了胶东半岛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和物联网监控设备。但在码头上,每天依然能看到工人们忙碌装冰的身影。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构成了独特的渔港风景线。

年轻一代渔民正在尝试新的保鲜方式。90后渔民小李引进了便携式真空包装机,在船上就对渔获进行预处理。但他说:"冰块就像我们的老伙计,只要出海,船上总得多备些。"这份对传统的坚守,或许正是三山岛渔业生生不息的秘诀。

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渔船缓缓靠岸。船舱打开的瞬间

不想错过《章语管》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