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成长,开销越来越大,单靠她一人难以支撑。
她确实想过与傻柱结婚,婚后收入归家庭所有。
然而,傻柱已决定分手,而林经此行能否挽回尚无定论
不过,他对林经充满信心。
于莉在一旁安慰道:“秦淮如,别担心,林经去找傻柱,相信傻柱会给面子。
你们的事不至于因小事就分手。”
“相处这么久,怎能为小事分手?这是傻柱耍脾气。
秦淮如你这么漂亮,傻柱怎不懂得珍惜?为何要惹你伤心落泪?回头我一定好好教训他,真不像个男人。”
在交谈中,于莉始终带着对傻柱的指责语气,而从未对秦淮如有过类似的批评。
毕竟傻柱就在秦淮如身旁,他绝不会在背后说秦淮如的不是,但若提到傻柱,则另当别论。
于莉深知把握分寸的重要性,因为傻柱与秦淮如的关系本就微妙,若不慎介入其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好了,咱们还是进屋吧,别在外头吹风淋雨了。
我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婆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我也该回去帮忙了。
你也早点回家吧,别站这儿晒坏了。”于莉说完便准备离去。
秦淮如听从建议,随于莉一同返回四合院。
然而,此时林经已来到傻柱家,发现傻柱独自一人坐在餐桌旁喝闷酒。
林经察觉到傻柱内心定有烦忧,否则不会如此落寞。
于是上前询问:“傻柱,你到底怎么了?你和秦淮如不是早就约好要结婚了吗?为何现在又要分开呢?”
傻柱沉默片刻,最终说道:“我和她分开是有理由的。
我不想再和她维持这段关系了。
既然她一心想着那些孩子,那就让她为孩子们操劳一辈子吧。
我凭什么要替她养那些孩子?我又不是孩子的父亲,他的父亲早已去世,这与我何干?她若执意要和我结婚,就必须把孩子带走,我是不会接纳他们的。”
林经听罢,未再多言,只是默默地看着傻柱。
林经听傻柱这么一说,才明白原来傻柱是不愿承担闹三的几个孩子,但作为母亲,闹翻怎能丢下自己的骨肉不管?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虎毒尚不食子,林经劝道:“傻柱,你该好好想想你们俩的事,别急着谈孩子,先撇开孩子不提,看看你们俩的感情如何。
若感情深厚,不会介意那几个孩子。”
“孩子不是阻碍,关键在于你们是否心意相通。”傻柱心中思索,他真心喜欢秦淮如,但她未必如此。
或许她只是因孩子才接近自己,想让他帮忙抚养,甚至借此结婚。
但他不愿再当傻瓜,已吃过太多亏。
他不想再被利用,也该学会谨慎。
邻居们常指责他甘当“套”,他不想再陷入这种境地。
傻柱坚定地说:“林经,我决定了,要和她分手,别劝我了,我的想法不会变。
你不用再说了。”林经见傻柱如此决绝,明白他与秦淮如缘分已尽。
若无那些孩子,傻柱或许真会娶她。
林经深知此事无法挽回,便不再多言:“傻柱,我不劝你了,家里还有事等我去处理,就不陪你了。
你独酌时莫贪杯,醉了没人知,伤了更无人晓。”老傻柱心里明白,林经的话都是为他好,提醒他少喝酒,以免醉倒无人问津。
当然可以。
以下是精修后的内容:
——
毕竟提出分手的是他,他为什么要独自一人借酒消愁?他应该感到轻松才对。
傻柱说道:“行吧,林经,既然这样,你就赶紧回去吧。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你们照顾,你在父母身边帮着带孩子也挺累的。
回去帮忙看看孩子,他们也能更开心些。”
林经离开后,只剩下傻柱一个人在家。
林经走后,傻柱思绪万千。
他和秦淮如交往了这么久,眼看就要结婚了,可现在傻柱却反悔了,他不知道秦淮如现在该有多失望。
傻柱明白,秦淮如当初接近自己或许有别的目的,否则她不会主动找上自己。
既然傻柱已经看清了她的真面目,就应该尽早抽身,以免将来后悔。
傻柱心想,无论谁来劝说关于秦淮如的事,他都不会轻易改变主意。
他的决定已定,无论谁来说情都无济于事。
林经离开后,傻柱回到家中。
于莉看到林经回来了,但她不清楚林经是否成功劝服傻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