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自己服徭役,没钱的就只能自己去卖苦力。
至于苏阳,赖志成压根就没指望他会亲自来。他巴不得苏阳不来呢,这样他就有借口收拾他了。
苏阳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往枪口上撞。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既不让自己吃亏,也不让赖志成抓到把柄。
苏阳把手下的小子们都召集起来,把粮食分给他们,然后说:
“你们自己看着办,想出力的,就去卫村队,不想出力的,就交粮食,我不强求。”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家里人多的,可以出个人,家里人少的,就交粮食。总之,别让赖志成那老小子抓到把柄就行。”
“阳哥,您放心,我们都听您的!”
“就是,我们才不去给赖志成那老东西卖命呢!”
“阳哥,您就瞧好吧,我们保证不给您丢人!”
……
苏阳手下的小子们纷纷表态,一个个都对苏阳忠心耿耿。
这事关乎全村,苏阳当然不能搞特殊。他知道,别人都参加,他要是不参加也不交粮,这就很离谱了,会落人口实,被人戳脊梁骨。
他苏阳是要做大事的人,可不能因小失大,因为这点小事就跟全村人翻脸。
苏阳把粮食分给手下,让他们自己选择,既能避免和赖志成正面冲突,又能收买人心,一举两得。
在古代,民众之间以物易物,不用“斤两”,而是说“升”。说白了,就是用一个固定大小的容器来量,装满了就是一升,简单方便。
晋朝的一升,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斤二两。苏阳给手下发的粮食,不多不少,人均日配三升口粮,刚好够抵徭役。
这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很不少了。要知道,在晋朝,绝大多数老百姓家里都揭不开锅,能拿出这么多粮食的,还真没几家。
所以,对那些穷苦百姓来说,与其交粮食,还不如自己去服徭役,好歹还能省下几口吃的。
赖志成眼巴巴地等着苏阳犯错,好找借口收拾他,结果苏阳这小子滑不留手,根本不给他机会。
他站在村口,看着稀稀拉拉的队伍,心里那叫一个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