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工作。
在某些企业,甚至可能面临从实验室清洁维护、设备基础保养这类琐碎事务起步的局面。
倘若在校期间学业表现平平,连这样的基础岗位竞争都难以脱颖而出。
毕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小则导致实验数据失效,大则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即便付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努力,从重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踏入职场时也多以初级实验员身份起步,承担实验辅助、数据整理等基础性工作。
想要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若无海外名校留学经历拓宽国际视野,或未取得博士学位进行深入研究。
想要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其难度不亚于攀登学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对方显然深谙此中门道,精准抓住了这个专业的职业发展痛点,才会如此有恃无恐地软性逼迫夏天签署这份合同。
企图利用专业门槛带来的就业困境,牢牢掌控主动权。
如果是原主面临当下的抉择,无异于困在命运的十字巷口,仅有两条看似狭窄的通道可供选择:
其一,如同被禁锢在行业底层的透明牢笼,永远充当缺乏竞争力的职场雏鸟,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消耗青春。
其二,则是与眼前的公司签下十五年“卖身契”,用漫长的光阴换取中快退休时自由翱翔的可能性。
两相对比,即便第二条路布满荆棘,却仍是破局的最优解。
毕竟很多科研人员学成以后,还不都是在别人的实验室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