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4章 风起云涌,人心如秤

,截/

想起今早苏若雪把交易明细塞进他皮箱时,指尖还沾着墨渍:"要是他们发难,这些数字能当刀使。"现在她该在南昌的账房里,借着煤油灯翻账册吧?

算盘珠子声里,会不会也想起他?

顾承砚转身时,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桌上的提名方案草稿上。"民间代表"四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在暗夜里泛着暖光——这一次,他要让更多人看见,民间的火种,从来都没灭过。

南昌城的雨丝顺着青瓦檐角连成线,苏若雪把最后一叠账册合上时,窗台上的煤油灯芯"噼啪"爆了个灯花。

!她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指腹蹭过账册边缘——那里还留着今早顾承砚塞给她的桂花糖渍,甜津津的,像他临走前说的"算错了就吃颗糖"。

算盘珠子还散在桌面,最右边的十位档上,137颗算珠泛着温润的包浆。

这是她从顾家老账房顺来的,原主说"用了三十年,见多了真账假账"。

此刻那些数字在她眼底串成线:华昌纺织的棉纱进项、福源米行的粮款流向、连周掌柜从天津倒运的棉花,每一笔都和顾承砚在上海拿到的运输单严丝合缝。

"若雪姐,"小徒弟阿桃抱着一摞电报从门外冲进来,发梢滴着水,"刚收到上海来的急件,顾先生的演讲定在明日正午大光明戏院。"

苏若雪展开电报,"实业救国,不能只靠几个大企业家"几个字被红笔圈着,墨迹晕开像团火苗。

她指尖拂过那行字,突然抓起算盘噼里啪啦拨了通——137颗算珠,刚好是联盟现有成员数。"把所有交易数据按行业、地域、时间做成明细表,"她转头对阿桃道,"再找刻字匠连夜赶印《透明度白皮书》,要赶在顾先生演讲前送到各商会。"

阿桃看着她将最后一页数据按在油灯下烤干,墨迹里还混着半滴她刚才不小心溅上的茶渍。"若雪姐,你手都磨红了。"小丫头心疼地去摸她指腹的茧子,却被苏若雪反手握住,"阿桃,你记不记得顾先生说过?"她声音轻得像檐角的雨,"我们不是在算数字,是在算人心。"

大光明戏院的穹顶水晶灯亮得晃眼时,顾承砚正站在铺着红绒布的讲台后。

台下挤着上百号人,有穿粗布短打的布庄伙计,有拎着算盘的米行掌柜,甚至连弄堂口修鞋的老张头都搬了条长凳坐在最前排——这是他特意让人通知的"中小商户专场"。

"上个月,有位绸缎庄的王老板来找我。"他摘下金丝眼镜,指节抵着眉心,像是在回忆,"他说'顾先生,我就一间门面,三架织机,能救国吗?

'我问他,你织的每匹布,是不是给前线战士做的冬衣?

他说'是'。

我又问,你教徒弟的手艺,是不是要传给下一代?

他说'是'。"

台下传来抽鼻子的声音。

顾承砚抬眼,看见第三排有个穿蓝布衫的女人在抹眼泪——那是卖纽扣的李婶,丈夫去年在闸北被日军流弹打死了。"所以我要说,"他提高声音,眼镜片在灯光下闪过一道光,"实业救国,不是大工厂的专利!

是每一个守着织机的师傅,每一个核对账册的账房,每一个给工人涨工钱的掌柜——"他突然指向李婶的方向,"就像李婶,她卖的每颗纽扣,都在给战士的军装锁一道安全线!"

掌声像炸雷般炸开。

李婶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手帕掉在地上都没察觉;老张头用修鞋的锥子敲着长凳,节奏乱得像打鼓;连坐在最后排的米行陈老板都红着眼眶喊:"顾先生说得对!

我明儿就把仓库腾出来,给联盟囤棉花!"

顾承砚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今早苏若雪托人送来的《白皮书》样本,纸张还带着墨香,扉页上她用小楷写着"以数为证,以信立盟"。

此刻那些数字仿佛活了,在他眼前连成一条线,从上海的弄堂连到南昌的账房,连到每一个愿意把真心掏出来的普通人。

张维钧的办公室飘着浓烈的龙井味时,顾承砚正盯着对方书桌上的"中正剑"。

那剑鞘上的鎏金纹路有些剥落,像道狰狞的疤。"顾先生好手段啊,"张维钧捏着茶盏的手青筋凸起,"昨天还在和部里谈提名,今天就煽动中小商户闹场子?"

"我只是说了实话。"顾承砚端起茶盏,水温刚好不烫嘴——这是苏若雪教他的"谈事技巧":喝太烫显得急躁,喝太凉显得轻视。"您看这茶,"他用茶盖拨了拨浮叶,"光有茶叶没水,泡不开;光有水

不想错过《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