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5章 铜钱引线,暗室织网

e′i`q,u?x,s¨._n¢e?t+"

"再加一句。"顾承砚拿过笔,在"通晓江南方言者优先"下面添了行小楷,"能识老式缫丝机图者,月俸翻倍。"他放下笔时,墨迹还未干,"赵砚舟当年改良缫丝机时,画的图纸用的是老标号,这是给他的钥匙。"

窗外的暮色漫进来,染得纸页上的字泛着暖黄。

苏若雪摸着雪纹花的凹痕,忽然想起顾承砚常说的"商道是火种"——原来这火种,从来不是锁在抽屉里的图纸,是藏在匠人骨血里的手艺,是一代传一代的记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日后。"顾承砚将告示折好,收进檀木匣,"夜校首课。"

苏若雪望着他低头时微乱的发梢,忽然伸手替他理了理。

指尖触到他后颈薄汗,像触到了一团烧得正旺的火。

门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可有些火,是烧不熄的。

两日后,顾家绸庄后宅的仓库被改作临时教室。

苏若雪站在用蓝布蒙起的长桌后,望着三十七名匠人陆续落座。

他们有的攥着磨秃的铅笔,有的指甲缝里还嵌着茧丝,最前排那个老染匠的围裙上,靛青渍子洗得发白——和上个月被烧染坊的老匠头,系着同一款式的围裙。

"试题只有一道。"她翻开油印的考卷,嗓音清凌凌的,"如何改良七绪并丝法?"

匠人们的笔尖沙沙响成一片。

苏若雪的目光扫过满桌试卷,直到第七份跃入眼帘。

宣纸上的字迹带着茧子磨出的钝感,却在最后一行突然尖细如针:"若用双涡流导丝器,可减三成断头。"

她的指尖在"双涡流"三个字上顿住。

这是赵砚舟三天前被追捕时,从怀里掉出的半页残稿里写的——当时他被日商的狼狗追得翻墙,残稿被踩进泥里,苏若雪蹲在墙根,用指甲一点一点抠出了这五个字。

"苏先生?"负责收卷的小伙计探头。

苏若雪将第七份试卷抽出来,用镇纸压在桌角,面上却笑得温和:"收齐了便去灶间领绿豆汤。"待最后一个匠人抹着汗离开,她迅速扯下蓝布,露出下面的檀木匣。

匣底铺着赵砚舟残稿的拓本,与试卷上的字迹重叠时,连运笔的顿挫都分毫不差。

"阿砚。"她对着后墙敲了三下。

暗门无声滑开,顾承砚的影子先探进来,带起一阵风掀动了试卷。

他的目光扫过那行字,喉结动了动:"夜更深些,我在密室见他。"

子时三刻,顾承砚的布鞋碾过青石板,声音轻得像蚕吃桑叶。

密室里的炭盆烧得正旺,他解下长褂搭在椅背上,指节敲了敲墙面——这是青鸟守在门外的暗号。

门帘掀起时,进来的人戴着黑布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

眼尾血丝盘成蛛网,却亮得惊人,像两盏浸在血里的灯。

"摘了。"顾承砚递过茶盏。

青年扯下口罩,左脸有道未愈的抓痕,正是前日在码头被日商追捕时,为救小工撞在铁锚上的伤。"顾少东家。"他声音哑得像砂纸,"我在沪西仓库啃了五天干馍,等的就是这句'七绪并丝'。"

顾承砚的拇指抵着茶盏边缘,烫得发红:"你父亲?"

"上个月十五被捕。"赵砚舟解开棉袄,夹层里抽出个油纸包,展开是二十几本泛黄的笔记,"他塞给我时只说,'找顾氏绸庄的夜校,试题里有你娘改良缫丝机的暗号'。"他指尖抚过笔记封面,"我娘的字,我认得出。"

顾承砚翻开第一本笔记,墨迹里混着蚕沙的味道——和苏若雪亡母留下的"春蚕组"密码本,用的是同一种松烟墨。"你父亲是改良会的?"

"民国七年无锡蚕桑学堂第七届。"赵砚舟突然笑了,那笑里带着血锈味,"我娘是'春蚕组'的绣娘,当年教女工们用暗纹记工艺。

您夫人桌上的铜钱,是我娘的陪嫁。"

顾承砚的手猛地收紧,笔记边角硌得掌心生疼。

他想起三日前苏若雪破译铜钱时,指尖发颤的模样——原来那枚铜钱,是两代匠人递过来的火种。

"现在,我要你教别人。"他将笔记推回赵砚舟面前,"教更多人。"

赵砚舟的指节叩在笔记上,发出闷响:"我爹被捕前说,山本要的不是我们的命,是我们的嘴。

他们烧染坊、毁宿舍,是怕手艺从我们喉咙里漏出

不想错过《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