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纸上谈兵不如实战练兵

顾昭已在案前将防务图又核对了三遍。-p′f·w^x¨w`._n?e/t\

赵守义端着热粥进来时,见他指节抵着辽东地形处的褶皱,墨迹在宣纸上滴出个小团,像极了前世新闻稿里被红笔圈住的关键线索。

“顾兄,该走了。”赵守义替他理了理青衫下摆,目光扫过案头那封已烧去半角的匿名信,“要带那短刀么?”

顾昭将信纸残片收进袖中:“礼部不比市井,带脑子比带刀管用。”

礼部衙门的朱漆大门在卯时三刻准时打开。

顾昭踩着青砖往里走,靴底与地面相叩的脆响惊起檐下几只麻雀。

值房外,周延儒正倚着廊柱翻书,月白锦袍被晨风吹得微扬,见他过来便合了书卷,眼尾微挑:“顾秀才倒比本官还守时。”

顾昭作揖:“周大人召晚生,晚生恨不得寅时就来。”

周延儒笑出声,引他进了内室。

案上摆着辽东地图,烛火将两人影子投在墙上,顾昭注意到他腰间玉佩是羊脂玉的,刻着“致君尧舜”四字——前世读《明史》时,记得周延儒入阁后常佩此玉,原是早有抱负。

“孙阁老说你能用‘四要素’破战报破绽。”

周延儒指尖点在锦州防线上,“那你且说说,这蓟辽防线,最大的窟窿在哪儿?”

顾昭上前半步,指腹抚过地图上的关宁锦防线:“周大人看,从宁远到锦州,堡垒间距多在三十里上下。”

“地形、火力、后勤,这三要素若拧不成一股绳,防线再密也是筛子。”

周延儒倾身看他笔下的草图:“愿闻其详。”

“先说地形,此处地势高,可俯瞰锦州,但现有堡垒全在山脚,若后金占了制高点,火炮能直接轰进营寨。`看^书¨屋¨ +最^新!章·节?更·新?快/”

“再说火力——明军红衣大炮射程约一里半,可堡垒间距三十里,两门炮的火力覆盖区根本接不上。”

周延儒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玉牌:“那后勤?”

“粮草。”顾昭想起前世在国家图书馆查的《度支奏议》,“去年辽东军报说存粮十万石,可从天津卫运到宁远,陆路损耗三成,海路遇风浪再折两成。十万石到前线,能剩五万就算烧高香。”

他抬眼时,见周延儒眼底有光。

心中顿时一喜,看来稳了。

“大人若信得过晚生,能否调阅历年辽东战报?把这三要素的数据填进去,破绽自己会跳出来。”

周延儒突然笑了:“孙阁老说你像块烧红的炭,今日看来,是块带火星子的炭。”

他起身推开窗,晨雾里传来军校场的喊杀声。

“走,去京营训练场看看,你说的那些破绽,实地里可藏不住。”

顾邵和周延儒在随从的军事簇拥下一会变来到了训练场。

京营训练场的土腥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

顾昭站在高台上,望着下面的火器营——二十门红衣大炮东倒西歪,士兵有的蹲在炮管上啃馒头,有的拿火绳逗蛐蛐。

队列最前排,个脖颈有刀疤的军官正黑着脸踢翻个火药桶,黑黢黢的药粉撒了满地。

“那是李文彬,前年从辽东调回来的。”周延儒低声道。

“打过大凌河之战,手底下兄弟全折在阵前。”

顾昭走下高台时,李文彬已注意到他,抱拳道:“大人,这书生是?”

“顾昭,来看看咱们的火器兵。.三?叶-屋? ^更-新?最,全,”周延儒拍了拍顾昭肩膀。

“有话直说。”

顾昭弯腰捡起块火药粒,放在鼻端闻了闻:“李校尉,这火药潮了。”

李文彬瞳孔微缩:“你怎知?”

“捏着发黏,闻着有霉味。”

顾昭指了指不远处的草棚。

“火药该存干燥库房,可你们堆在漏雨的草棚里。上个月大暴雨,怕是有三成火药废了。”

又看向炮位。

“还有,这二十门炮全挤在一块儿,要是后金的流矢引燃火药.....”

“轰!”

话音未落,场边突然传来爆炸声。

顾昭转头,见一门红衣大炮的炮管裂了道缝,硝烟里滚出个灰头土脸的士兵,腿上鲜血淋漓。

李文彬冲过去将士兵扶起来,声音发颤:“上个月炸了两门,这个月第三门!工匠说炮管没毛病,可他娘的每次开炮都像赌命!”

顾昭蹲下身,摸了摸炸膛的炮管内侧,指尖沾了层绿锈:“是炮管没擦干净。”

他抬头时,李文彬正瞪着他。

不想错过《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