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书生意气针锋对

顾邵正在房间里面惬意的休息,天天的高紧张生活让他很疲惫。~e~z?k/s,w·.?n~e^t*

他刚捧起茶盏,院外突然传来苏小棠的声音:“顾公子你看!这混账话本子把你写成科场骗子!“

“贡院奇闻,顾某借同窗掉纸作弊,若非谢氏女出头,早被逐出考场。”

顾昭想起昨日街角谢世英阴鸷的眼神——那门客领银锭时弓腰的模样,倒像条摇尾的狗。

“我这就去茶楼撕了这些破纸!”

苏小棠抄起门后的油纸伞。

顾昭伸手拦住她,茶盏搁在案上发出轻响:“小棠,你见过野火烧芦苇么?越扑腾火势越旺。”

”你替我去城南粥棚,把新收的红薯分给老人们,比撕纸有用。”

顾昭现在越来越自信,这些人不过是纸老虎一个。

苏小棠咬着嘴唇点头,临出门又回头:“那你呢?”

顾昭低头翻着《农政全书》,书页间露出半片晒干的红薯叶:“我去讲学会。?k*s·y/x\s^w′.*c!o*m_”

明代时期,书院讲会制度兴起,东林讲会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学术活动平台,并逐渐由学术组织演变为政治社团。

顾昭迈入讲堂时,三十余张年轻面孔刷地转过来。

前日还围在他案前讨教红薯种植的学子们,此刻交头接耳,有人攥着话本,有人瞪着他欲言又止。

“今日议题,”顾昭登上讲台,指节叩了叩案上的《论语》,“何为君子之辩?”

堂下静得能听见银杏叶落地的轻响。

他扫过人群里攥着话本的少年,那少年慌忙将纸页塞回袖中:“昔者孔子见诬,周游列国而不辩;韩昌黎被谤,作《师说》以明志。”

顾昭摘下腰间玉坠,在掌心轻轻一抛,“诬人者如投石入井,自损其德;信人者当如掘井及泉,察其行迹。¨c?n_x.i!u?b¨a¢o+.\n¨e!t.”

谢灵筠坐在第一排,素色襦裙沾了片银杏叶。

她忽然起身,掌声清脆如珠落玉盘:“顾公子说得是!上月他教吴县老农种玉米,我亲眼见亩产增了两石——若真靠舞弊,能种出粮食来?“

讲堂炸开议论声。

方才塞话本的少年蹭地站起:“我阿爹在贡院当差,说那日周教习查了笔迹,纸条根本不是顾公子写的!”

另一个穿青衫的学子跟着喊:“我表哥在誊录房,说顾公子卷子墨色匀净,哪像作弊的?”

谢世英从后堂挤进来时,脸涨得像熟虾。

他甩着袖子冷笑:“空口说白话谁不会?顾兄若真有本事,不妨和我同题赋诗——就以’秋江夜泊‘为题如何?”

顾昭提笔时,余光瞥见谢灵筠攥着帕子的手。

笔锋在宣纸上一顿,墨色洇开半朵莲花:“孤舟逆浪行,万籁俱无声。”

“但守心中火,何惧四野寒。”

最后一字收笔,讲堂静了片刻,忽如春潮漫过堤岸。

沈之琳不知何时站在门口,青布直裰沾了夜露,他抚掌而笑:“好个’但守心中火‘!顾兄这诗,比那话本里的污言,重逾千钧。”

谢世英的气的要死。

他抓起案上诗稿要撕,却被沈之琳拦住:“谢兄这是要毁诗?不怕落个’忌才‘的名声?”

看搞不成,谢世英不情愿的走了。

。。。。。。。。。。。。。。

谢家粮行的仓库锁着铜锁,墙根下堆着半人高的麻包。

他摸出怀里的火折子,借微光扫过麻包上的封条——“苏州府税粮”的朱印下,隐约能看见叠着的“谢记粮行”墨印。

“顾公子?”老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后墙有个狗洞,能钻进去。”

顾昭是来找账本的。

三日后,苏州几大书院的联名信贴满城门:“顾生才德兼备,科场之诬实乃泼污。”

谢世英砸了书房的青花瓷瓶,碎片溅到沈之琳脚边:“你明明是我谢家荐入书院的!”

沈之琳弯腰捡起半片瓷片,:“我沈某读的是圣贤书,敬的是真才学。谢公子若要怪,便怪这墨笔写不出假话吧。"

顾宅的晚膳摆着新腌的糖蒜,谢灵筠捧着茶盏,水面映着她微蹙的眉:“你那日在仓库找到的账册,为何不直接呈给巡抚?”

顾昭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笼,火光在他眼底晃了晃:“谢家背后连着二十几家粮商,还有京里的关系。”

他夹起一瓣糖蒜放进她碗里,“现在揭了,不过是打条狗,惊了背后的狼。”

顾昭起身整理衣袍,腰间

不想错过《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