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第34章 江南密会起风云

“咱们每年给朝廷交的粮食,都够养活十万边军了,他倒好,拿咱们的血汗去养他的私兵!”

“周兄,您先别上火。”钱谦益摇着他那湘妃竹扇。

“小弟前儿个瞅见内阁的票拟了,温阁老打算把江南漕运的额度减两成——说是北边打仗打得紧,得省点船运的银子。”

“可咱们的丝绸、茶叶要是过不了长江,北边的军马就喝不上江南的茶,辽东的兵也穿不上苏绣的盔甲喽。到那时候……”

顾昭眼睛眯起来了。

钱谦益这话听起来漂亮,其实就是拿“东南断供”来吓唬人——他可不是想抗税,他是想让中央有所顾忌,好让江南的士族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更有底气。以前看史书的时候就发现,这老家伙后来投降清朝那叫一个麻溜,没想到啊,原来他那点野心早就藏在这些话里头了。

“各位叔伯,”谢老太爷咳嗽了两声。

“我有个晚辈,刚从蓟辽那旮旯回来。他告诉我,温体仁克扣的可不光是江南的税,连蓟辽那边的军饷他都没放过。袁督师手底下的兵,现在有一半人用的还是旧刀枪。”

这一说,堂下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顾昭心里“咯噔”一下,他寻思着,谢老太爷这是在试探大家伙儿对边疆战事的态度。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这密信,是今儿早上让苏小棠送到扬州布庄去的,信上说:“温体仁三天之内肯定会削减漕运的额度,他要把省下来的银子拨给自己在山海关的那些私兵。”

顾昭想和他们这些人打个哑谜。

第二天卯时,谢府的门房急匆匆地撞开了西跨院的门,扯着嗓子喊:“老太爷啊!京城来消息了,漕运的额度削减两成了!”

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顾昭递过来的密信,那信上“三日内”格外显眼。

“小老弟,你咋知道这事儿的?”

经过昨天谢老太爷介绍蓟辽的事情,试探了一下大家的态度。

今天的这场讨论,顾昭作为一个晚辈的身份参加。

顾昭恭恭敬敬地垂着手站在那儿,眼睛扫了一圈堂上的十二个人:“我在蓟辽的时候,瞧见温侍郎的管家收过一块白梅帕子。那帕子上的‘温’字,跟兵部李典史怀里揣着的帕子上的字一模一样。”

他停了停,接着说:“温体仁想弄银子养自己的兵,那只能从最富得流油的江南搜刮了。可是江南要是被搜刮得太狠了,北边用来抵御后金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到时候,后金的骑兵就会更加肆无忌惮,这天下大乱起来,谁还能保住自家的田产?”

堂下的人听了都不吭声。

看着这个年轻人,已经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谢老太爷昨天说的那个人。

周老爷冷不丁地一拍桌子,大声说:“谢老哥,这小伙子说得挺有道理!咱们得联合起来,可不能让温体仁把咱们各个击破!”

顾昭见机赶紧接着说:“我这儿有三个办法。第一个呢,每家都派个信得过的人,每个月十五那天在苏州的绣坊聚一聚,互相通通气,把京城那边的消息都交流交流;第二个办法呢,拿出两成的商业银子来买铁、买硝石,然后我负责把这些东西送到蓟辽那边去造炮弹;第三个办法就是,让书院里的先生们多写些文章,就写‘边防军饷比私人腰包重要’这种话,这写文章的力量,也得用来支持北边的战事。”

谢老太爷摸着胡子笑了起来:“小老弟你这三个办法,这是要把江南的盘算和蓟辽的刀枪都联系到一块儿喽。”

说着他看向众人,“各位觉得怎么样?”

这十二家的老爷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周老爷更是激动,直接拍着顾昭的肩膀说:“小老弟,要是你不嫌弃,以后我周家的漕船,都给你留半舱的位置!”

顾昭笑着,接受了。

后面的漕船可能要用到。

等到夜色到来的时候,顾昭跟着谢灵筠往院子外面走。

谢灵筠提着羊角灯。

“今天议事的时候,钱大人看你的眼神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他呀,就想瞅瞅我背后是不是有更大的后台。”

“不过没事儿,等他晓得温体仁的那些私兵拿不到钱的时候,肯定就着急忙慌地想靠过来了。”

谢灵筠冷不丁停住了脚步,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刚刚打扫祠堂的时候,在香案下面发现的。”

顾昭接过信,就一行字:“白梅,已在你身边。”

顾昭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那白梅帕子、熊明遇的药,还有温体仁的密信——闹了半天,这张大网早就撒到江南这边来了。

谢灵筠忧

不想错过《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