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龙鳞铁券

着红绒布的沉重木匣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沉甸甸、闪烁着暗金色泽的铁券。铁券正面,阳刻着栩栩如生的盘龙纹和玄武负图纹,中央是篆体的“金鳞”二字;背面则刻着编号、捐纳记录以及一行小字:“持此券者,助国义商,功在社稷——大隋太子监制”。

“郑员外高义!解我军粮之急,功莫大焉!”杜衡郑重地将这枚“金鳞券”交到粮商手中,“此券请妥善保管!待他日河清海晏,殿下还都,凭此券,郑员外当为朝廷座上宾,专营之利,虚衔之荣,必不吝赏!”

那郑员外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冰凉沉重的金鳞券,感受着上面精细的纹路和“金鳞”二字的分量,再听到杜衡的承诺,脸上瞬间涌起激动的红光!这枚铁券,在他眼中已不是铁块,而是通往未来富贵与地位的敲门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杜掌柜!谢太子殿下!郑某愿倾尽家财,助殿下早日扫平国贼!”郑员外深深一揖,声音都带着颤音。他身后排队等待的其他商人,看到那枚金灿灿的铁券和郑员外的反应,眼中更是充满了热切与期待!

招贤馆内,同样是一番新气象。沈墨端坐主考位,面色严肃。下方,十几名通过初筛的寒门士子,正襟危坐,或奋笔疾书策论(题目为《论乱世中恢复民生之要策》),或在沈墨的犀利提问下,紧张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

一名衣衫洗得发白、却目光清正的年轻士子,在应对沈墨关于“如何处置归降之敌”的诘问时,不卑不亢地答道:“…当分而化之。首恶必究,胁从可悯。以田亩安其心,以军功赎其罪,以教化易其志。昔者诸葛武侯收孟获,七擒七纵,终得南中长治久安…”

沈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在名册上画了一个圈。

夜幕降临,招贤馆内灯火通明。沈墨疲惫却欣慰地整理着今日的考核记录,十几枚新铸的、略小于龙鳞铁券、通体泛着青黑色光泽、刻有“青鳞”二字和编号的令牌(青鳞令),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的木盘中。这些,将是第一批通过考核、正式加入青龙部的寒门人才的身份凭证。

另一边,杜衡也在烛光下仔细核对账簿和入库物资清单。旁边一个特制的、由秦狰亲兵看守的厚重铁柜里,已经存放了数枚“金鳞”和“银鳞”铁券,以及记录着捐纳者详细信息的名册。这些铁券和名册,是未来兑现承诺、维系信用的根本,也是寒衣阁撬动庞大民间资源的金融杠杆。

林天生站在高处,望着山下灯火点点的招贤馆和物资接收点,又望向洞内铁柜中那些沉甸甸的铁券。他手中摩挲着一枚新制的青鳞令,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

“求贤令”引来了智慧的火种,“龙鳞铁券”汇聚了生存的资财。青鳞初铸,龙鳞入库。寒衣阁这架战争机器,在汜水大捷的轰鸣后,正以一种更加沉稳、更具生命力的方式,悄然壮大着它的筋骨与血脉。无形的制度之力,开始取代单纯的血勇,成为支撑“寒衣蔽天”野心的坚实基石。前路依旧艰险,但希望的曙光,已在这邙山深处,伴随着青鳞的冷光与龙鳞的厚重,穿透了乱世的阴霾。

喜欢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

不想错过《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