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章 金算断唐

h′u^c_h¢i,./c+o\m¢春耕在即,无数农户望着手中破损无法修补、或者根本买不到新农具的田地,陷入了绝望。田间地头,甚至出现了用木棍、石头绑缚代替铁器的原始耕作场景,效率低下得令人心酸。民怨如同干柴,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燃起冲天大火。

铁荒的恐慌还在发酵,一场更隐蔽、更恶毒、直击李唐统治合法性的金融风暴,在杜衡的精心策划和红绡的致命渗透下,悄然降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安,大唐铸币监。

这里是李唐货币“开元通宝”的铸造中枢,日夜炉火不熄,守卫森严。然而,再坚固的堡垒,也抵不住内部的蛀蚀。红绡的朱雀部,早在李唐入主长安之初,就启动了代号“金鳞鳞”的最高级别潜伏计划。其中一枚深埋的钉子,便是铸币监的副监事,钱茂。

钱茂,一个看似老实巴交、技术精湛的老工匠,深受上司信任。然而,无人知晓他年轻时曾被仇家追杀,是朱雀部的暗线救了他全家性命,并一直握着他致命的把柄。在收到红绡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铅锡代铜,毁其钱基”的密令后,钱茂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与挣扎。但想到家人和那无法摆脱的枷锁,他最终选择了屈服。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值的钱茂利用职务之便,在熔炼铜料的巨大坩埚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投入了大量早已准备好的劣质铅锭和锡块。铅锡熔点低,易与铜混合,且色泽相近,若非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傅仔细查验,极难发现。更重要的是,铅锡含量过高,会严重降低铜钱的硬度和韧性!

一批批掺入了过量铅锡的“开元通宝”,就这样混在正常的钱币中,流入了李唐的市场。

起初,并未引起太大注意。然而,随着这批劣质钱币流通范围的扩大,恐怖的后果开始显现!

市集上,一个卖菜老翁接过顾客递来的几枚“开元通宝”,习惯性地用指甲掐了一下钱缘…“咔吧!” 一声轻响,钱币边缘竟然被他生生掐下了一小块!

“这…这钱…” 老翁目瞪口呆。

另一个铁匠铺前,铁匠接过买主递来的一串铜钱付定金,随手往铁砧上一放,准备开工…叮当!一枚铜钱落在坚硬的铁砧上,竟如同瓦片般摔得粉碎!

“碎…碎钱了?!” 铁匠和买主都惊呆了。

恐慌如同野火燎原!

“钱是假的!”

“唐王的钱一碰就碎!”

“这钱是泥巴做的吧?”

“陶钱!这是会碎的陶钱!” 一个惊恐的声音尖叫起来!

“陶钱”之名,不胫而走,瞬间传遍长安,进而席卷整个关中!

百姓疯狂地检验自己手中的铜钱,敲击、摔打、掰折…碎裂声、惊呼声、哭骂声不绝于耳!信任瞬间崩塌!商贾拒收“开元通宝”,只认前朝旧钱或以物易物,市场秩序大乱!官府发行的新钱如同废铁,李唐朝廷的信誉遭受毁灭性打击!

铁荒与钱祸的双重绞杀,将李唐治下的民生推入了水深火热的深渊。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

正是麦收时节,金黄的麦浪本该是农人喜悦的源泉。然而此刻,田野间却弥漫着绝望的悲鸣。一个满脸沟壑、骨瘦如柴的老农,跪在自家的麦田边,手中紧紧攥着一把刚刚割下的、沉甸甸的麦穗。这本该是全家活命的希望。

然而,当他试图用那把豁了口、锈迹斑斑、用布条和木棍勉强加固的旧镰刀去割下一捆麦子时,“咔嚓”一声脆响!早已不堪重负的劣质镰刀头,竟然齐根断裂!断裂的刀片划破了他的手掌,鲜血直流,他却浑然不觉。

老农呆呆地看着手中断掉的镰刀柄,又看看另一只手里攥着的几枚在刚才慌乱中掉出来的、边缘已经磕碰碎裂的“开元通宝”,再看看眼前这望不到边、却因缺乏农具而无法及时收割、眼看就要烂在地里的麦田…

积蓄已久的绝望、愤怒、以及对朝廷无能的怨恨,如同火山般爆发!

他猛地举起手中那几枚碎裂的铜钱,对着长安城的方向,发出撕心裂肺、字字泣血的哭嚎:

“这钱割麦即断!这钱买不来锄头镰刀!唐王!李皇帝!你们这是要拿这‘陶钱’,换我们老百姓的骨头熬汤喝吗?!你们是要易我骨乎?!天杀的!还我活路啊——!”

这凄厉的控诉,如同最悲怆的丧钟,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重重地敲在每一个目睹此景的农人心上!无数农人感同身受,丢下手中同样劣质的农具,望着无法收割的庄稼,绝望地跪倒在地,哭声震野。

不想错过《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