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书记拿批条?现在书记是周光宗,能拿到批条才怪了!”
看着随身空间里疯狂生长的玉米,他心中的郁结渐渐消散。
“没关系,就让你再蹦跶几天!有系统在手,我有得是办法治你!”
今天的午饭,是棒子面窝窝头,配菜是大青萝卜腌的咸菜,白菜汤上难得地漂着几朵蛋花。
那蛋花,还是李强国二哥和三哥被没收的野鸡蛋煮出来的。
没有经过发酵、烫面的窝窝头粗糙刺喉。
李强国强忍着那刺嗓子的不适感,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午饭。
“再忍几天,等包产到户落实了,就不用再吃这难以下咽的饭菜了!”
午饭刚结束,一辆墨绿色的邮车,颠簸着开进河东大队。
于是,河东大队,迎来了它的第一台电话。
电话刚安装调试好,上级指示便顺着电流翻山越岭而来。
“周书记,中央对包产到户的试点工作极为重视,这可是关乎咱们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大事。”
“希望你们河东大队能争分夺秒,尽快拿出令人瞩目的成果!给其他地方做个好榜样!”
电话那头,领导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周光宗在电话这头,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
“领导您放心,有您的关心和指导,我们大队上下一定齐心协力。”
“最多三天,我们保证圆满完成包产到户的全部工作,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很好,我静候你们的好消息。”
周光宗轻轻放下电话,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他立刻吩咐下去,把大队干部、党员还有社员代表们都召集起来开会。
经过大领导的改造,此时河东大队的大队干部,己经全是周光宗的人了。
借着今天大领导巡视的余威,周光宗的话没人敢反对。
一言堂一般的大会,很快就开完了。
包产到户的章程也贴到了食堂门口。
包产到户真要提前二十年在河东大队开始试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