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下去。
另一边,由王士德亲自出面协调来的公社农机站“王牌”——
一台老式履带式拖拉机,拖拽着沉重的钢制刮板和挖斗,轰隆隆地开进了那片荒废的洼地。
“轰!咔咔咔……”拖拉机发出吃力的咆哮,巨大的烟囱喷吐着黑烟。
锋利的刮板深深切入沉积多年的、散发着腐殖质气味的黑色淤泥中,
像一把巨大的剃刀,将厚厚的淤泥层成片掀起!
“小心!往左打一点!那边有个老树根!”
农机站的老张站长亲自指挥,嗓子都喊哑了。
拖拉机手全神贯注,操纵着这个钢铁巨兽。
被挖出的淤泥堆积在塘边,像一条条黑色的长龙。
浑浊的泥水顺着临时挖开的导流沟哗啦啦地排走。
随着淤泥被清理,鱼塘的轮廓逐渐清晰、扩大、加深。
“乖乖!这铁牛就是厉害!一天顶咱们干一个月!”
围观的社员们发出惊叹。
看着逐渐成型的两个巨大塘坑,想到未来这里将碧波荡漾,鱼虾满塘,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期待。
李强国更是心潮澎湃,仿佛己经看到咸水池中鱼虾成群,淡水池里莲叶田田的景象。
最大的动静在规划的五十亩养殖场区域。
李保国、李建国带着几十号从本村和邻村雇来的壮劳力,如同蚂蚁搬家般忙碌着。
“放线!都按西弟画的线来!偏一点都不行!”
李保国嗓门洪亮,手里拿着皮尺和木桩。
划定区域边缘,人们挥舞着铁锹、锄头,清理着荒草、灌木和小树根,平整着高低不平的地面。
号子声此起彼伏:
“嘿哟嘿!大家齐用力啊!”
“抬起来!这根木头当梁!”
地基沟被挖了出来。
远处,三哥李建国正带着几个人验收买来的木料和石料。
粗大的原木被抬过来,经验丰富的老木匠拿着墨斗和锯子,开始加工梁柱。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虽然只是雏形,但一片热火朝天、充满希望的工地图景己然铺开。
猪舍、鸡鸭棚、饲料仓库的轮廓在地基线上隐约可见。
黄秀芬和几个妇女抬着熬好的绿豆汤送到工地,招呼大家休息喝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个巨大的难题如同冰山般横亘在李强国面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