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礼。”
黛玉起身,亲自上前虚扶起二人,语气带着亲近,
“国丧期间,深夜劳烦姐姐们入宫,实是宫中骤变,千头万绪,我身边急需可信赖的帮手。”
她引二人坐下,紫鹃奉上热茶。
黛玉没有过多寒暄,将当前内宫形势、坤宁宫的处理结果以及太妃丧仪的紧要,简明扼要地道来。
“……如今吴氏伏诛,其党羽正在肃清,然坤宁宫如同一座空了的蜂巢,人心惶惶,百废待兴。太妃丧仪更是国之重典,丝毫差错不得。戴权等内监虽可用,但终究是外臣,内闱诸多事务,非心细如发、熟知规矩的女子不可周全。”
黛玉的目光落在元春身上,带着托付。
“元春姐姐,你久在深宫,熟知宫规礼仪、人事脉络。这内宫各处事务、以及各宫太妃、嫔御在丧仪期间的安置安抚,非姐姐莫属。”
元春神色一凛,立刻起身,郑重应道。
“娘娘放心!元春定当竭尽全力,绝不出半分纰漏!”
黛玉欣慰点头,目光随即转向宝钗,眼神真诚而充满信任。
“宝姐姐,你心思缜密,处事周全,更兼有理事大才。太妃丧仪一应繁琐事务,千头万绪,非宝姐姐这般有条理之人不能胜任。”
“这内宫的‘钱袋子’和‘账本子’,我就托付给姐姐了。”
宝钗迎着黛玉信任的目光,心头微热。
她深知这份托付的分量,也明白黛玉此刻面临的巨大压力。
宝钗站起身,姿态端方,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娘娘信任,宝钗必当殚精竭虑。”
黛玉看着眼前这两位各有所长、足以独当一面的姐姐,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丝。
她清丽的容颜上,第一次在今日露出了些许真切的、带着疲惫的暖意。
“有两位姐姐相助,我便安心多了。”
黛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喑哑,
“如今非常时期,我们姐妹同心,共渡难关。这内宫……便是我等稳固之后方,绝不容有失!”
元春与宝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她们再次深深一福:“谨遵娘娘谕令!必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