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一面。
“那时,朕便记住你了。”
贾琮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落回她脸上,带着一丝欣赏的暖意,
“那份临危不乱、进退有度的气度,给朕留下了印象。朕当时便想,甄家这位嫡女,非池中之物。”
他顿了顿,笑意更深了些,带着一丝促狭。
“朕还记得,甄老夫人当时拉着朕的手,半是玩笑半是试探地说,‘琮哥儿年轻有为,尚未婚配,老身这孙女虽蒲柳之姿,却也知书达理,不知可入得了琮哥儿的眼?两家若能结秦晋之好,也是一桩美谈。’”
甄沐瑶的脸颊瞬间红透,连耳根都染上了霞色。
羞赧之余,心底却悄然泛起一丝微妙的涟漪。
原来,他还记得。
“朕那时虽未应允,但也未曾轻视。”
贾琮看着她羞红的脸,声音温和而郑重,
“江南局势复杂,朕身负皇命,不宜牵扯过深。但甄老夫人慧眼识珠,她的话,朕记下了。后来太上皇指婚,朕得知是你,心中……并非没有一丝了然与……欣然。”
“欣然”二字,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甄沐瑶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原来,并非她一厢情愿地想要靠近。
原来,早在江南初遇,命运的丝线便己悄然缠绕。
巨大的安心感如同暖流,瞬间淹没了她。
那份深藏心底的、因“指婚”而生的、害怕不被珍视的隐忧,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却不再是委屈和紧张,而是释然与动容。
“陛下……”
她哽咽着,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只能深深福下身去,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深深一礼中。
贾琮俯身,再次扶起她。
这一次,他没有立刻松开,修长的手指轻轻托着她的手臂,目光灼灼地锁着她泪光盈盈的眼眸。
“所以,沐瑶,”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安心做朕的‘淑妃’,更安心做朕的‘智囊’。你的价值,朕看到了,也记住了。这承乾宫东配殿,从今日起,不止是你的居所,更是你为朕、为大乾运筹帷幄的‘文华殿’之一隅。”
他的目光扫过书案上那叠厚厚的条陈文稿,又落回她脸上,带着无比的郑重。
“至于江南甄家,有朕在,有太上皇的恩典在,更有你这位‘淑妃’在,它的未来,只会更好。你,无需再背负过去,只需……放眼将来。”
甄沐瑶望着他,泪眼朦胧中,帝王的容颜无比清晰。
“是,陛下。”
她轻声应道,声音虽轻,却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