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让养父母一家过个好年。
第二天回到林场,却等来了媳妇赵红梅的死讯。
在媳妇的坟前,他被赵红棉和几个舅舅,以及舅舅家的孩子们,一顿拳打脚踢。
赵红棉哭着骂他“傻X”、“混蛋”、“败家货”,诅咒他不得好死!
虽然红梅的死不是他首接造成的,但如果不是他傻乎乎地经常把家里的好东西都送给养父母,红梅也不至于为了多赚点工分,快过年了还留在山场干活,也就不会遇上那头黑瞎子。
被揍之后,他在林场彻底待不下去了。没脸见人,也没地方可去。
最后,还是灰溜溜地跑到了常兴镇,投奔养父母,在那里过了1980年的春节。
过完年后,养父母的任命下来了:养父郑知贤出任常兴镇副镇长,养母林玉兰任职镇医院副院长。
他们的亲儿子郑卫东,也凭关系进了镇供销社当上副主任,手里倒腾着不少紧俏物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养女郑丽萍,虽没在地方单位安排工作,但也通过关系进了林业局的高中当了教师。
他们一个个都端上了“铁饭碗”,成了镇上响当当的体面人。
而他呢?这个曾被承诺接去享福的“亲儿子”呢?
养父母没给他安排正式工作,只找了点关系,把他塞进镇上的酱菜厂打杂。
说是“打酱油”,其实就是最底层的体力活。
酱菜厂常年弥漫着一股酸涩混杂的酱香味,闻久了都泛恶心。
他的活儿就是搬运那些沉甸甸的酱菜坛子。冬天坛子冻得冰凉,搬一会儿手就跟没了知觉一样;夏天坛子表皮湿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摔个粉碎。
一天干到晚,累得腰酸背痛,可发下来的工资只有十几块钱。
这点钱,连自己勉强糊口都难,更别提去“供养”当了官的养父母一家了。
住在一起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像个多余的人。
养父母的亲生儿女看他的眼神里,带着轻蔑和防备。
养父母也越来越看不上他了,态度从偶尔的嫌弃,变成了明目张胆的冷淡。
他成了他们光鲜生活里的一个污点,一个累赘。
他不是没想过离开,可离开这里,他又能去哪儿呢?
他还是傻,心里总觉得只要自己能有出息,养父母总会像以前一样待他。
于是,他铆着劲儿想办法赚钱。
然而,他等来的不是转机,而是深渊。
郑卫东倒腾紧俏物资的事情东窗事发,被人盯上了!
为了脱罪,他那个所谓的“亲哥哥”竟然想出了最歹毒的主意——让撒大斌去顶罪!
养父母找到他,不是想办法捞他,而是哭着,声泪俱下地求他:
“大斌啊,卫东年轻不懂事,这事儿闹大了会影响我们全家的前程!你先替卫东担一下!”
“你是我们儿子,我们肯定会帮你!等风头过了,我们一定想办法把你弄出来!还会补偿你!”
他们演得太真了。